书体:

行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创作时间: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绢引首绢

释文:

四得续论。近作四得之论。非自谦也。盖纪身之鲜实德。与已之所实见耳。然尚有未尽意者。前论切乎已。续论公天下。抑亦有所独重者耳。盖中庸第十七章。子曰。至子孙保之而止。所以戒为天子者。保其位而已。此皆夫子之言。其下四得之绎。则皆子思之语。非夫子之语也。以位言之易。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则君子之位也。又曰。圣人之大宝曰位。则圣人之位也。岂必曰天子之位乎。尧舜禹有天子之德。可谓得天子之位。其馀皆不可谓得天子之位。孔夫子有圣人之德。可谓得圣人之位。其馀皆不可谓得圣人之位也。孟子所云。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其心未尝不羡天子之位。虽欲行其道之意耶。然非至言也。盖益得益之位。伊尹得伊尹之位。周公得周公之位。非不得也。若孔子必无是语。而朱子注子思此章。直以为必受命为天子。是亦孟子之遗意耳。予以为后世之乱臣贼子。未必非此言。有以启之。然此言非予言之。他人不敢言也。且自古至今。无一代无天子。是皆得其位者乎。予不敢以得位自居。实因德不胜而滋惧耳。至于禄。则自天子以至百辟卿士皆食禄者也。尽其职乃可谓之得。鳏厥官不可谓之得。而其本均不出于脩德也。王禹偁待漏院之记。微见其端矣。若夫名乃实之宾。实者德之谓也。无其实而有其名。不滋愧乎。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予谓此语亦未臻。而清流操室中之戈者。非因名有以害之乎。寿则秉来之气数所不可强盗蹠寿。而颜渊夭。盗蹠果得寿乎。颜渊果不得寿乎。古来尽节以终者。谓之不能得保其寿可乎。兹故申而论之。以戒后世之不务脩其德而徒慕四得。以反致败其德。且以靖天下。后世之讬圣贤之书。以妄兴其欲有所得之位之心。有位与无位之人。可不深思所以自处哉。乾隆庚戌(西元一七九00年)中秋日御笔。(织印二)。八征耄念之宝。自彊不息。

印记资料:

题跋资料:

题跋类别:摹织;(绣)款 引首 ;书体:行书;全文:义申笃祜。(织印一)。八征耄念之宝。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文章标签: 天子 天下 后世 乾隆 耄念之宝 行书
    清人缂丝乾隆书四得论卷乾隆论书四得续论 卷
  • 作者:
  • 年代:
  • 种类: 缂绣
  • 规格: (公分) 本幅35.1x167.8 引首35.1x88.3 隔水一35.8x11.8 隔水二35.8x11.8 隔水三35.8x12
  • 材质:
  • 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馆
  • 标签: 乾隆 清人 缂丝

猜你喜欢

金刚经
奚冈行草书题五柳先生图句轴
永瑆楷书陆机文赋轴
包世臣草书录书谱轴
莫友芝隶书录语轴
张廷济篆书临史颂鼎铭轴
董文骥行书七律扇页
梁诗正行书元人诗轴
吴昌硕篆书八言联
何绍基行书七言联
汪士鋐行书访颜鲁公八关碑近作轴
英和楷书杨慎乐清秋赋轴
常福钩填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卷
郑板桥 行书 纸本
玄烨行书季冬南苑诗轴
漆书文辞 立轴 绢本
御笔大士像并心经图纸
汪由敦楷书苏轼春帖子词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