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雀图》是南宋吴炳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图写棘竹丛生,枝桠横出,枝头有一雀鸟正在悠闲地啄理羽毛。整幅画面景物聚于下侧,可见南宋构图新风的影响。图中竹枝用双钩技法,雀鸟在用色彩没骨画出后,重点部位再用墨线描出。这是吴炳传世作品中的代表作。 [1]
画作内容
图中截取老竹的一竿竹枝上端,分为左右两权,右侧一枝条枝口卜纷披,其向左一枝只有光枝而无竹叶,呈“丫”式构图:一只竹雀立在光枝上,扭头举足作扒抓状,长尾撒开斜下,全身羽毛蓬松,双日闭合,作歇息状:动态非同一般,尤为可爱,给画丽增添了一番情趣;
此图在构图上别有情趣,老竹枝上伸开的枝权,向左右分开,右枝枝繁叶茂,左枝秃枝无叶,山雀正好栖息在此,一则可弥补左枝空间,取平衡对称作用,二则利刚牛间,山雀可以作各种舒展动作。作者抓住了这难度较高的扭头举足扒抓背羽的动作,使竹雀这个主题得到明显的突出。 [2]
图上有作者白署款于竹叶下方“吴炳画”,细楷小字。 [2]
图右上钤有“都省书画之印”朱文方印,这是元代的官印,左下钤有“礼部评验”朱文长方半印,为明代的官印。 [3]
艺术鉴赏
图写一竿竹枝的上端,枝叶纷披,枝头立一山雀。扭首举足作扒抓之状,动态的刻画精确生动,给画面平添一番活没的生气。竹干自下向上,校叶左右伸展,形成舒放式的结构。背景了无一物,给人以老竹凌空的宽阔感觉,物象虽少但空间容量甚广。竹子的枝叶全用双钩,然后敷上青翠的石绿,叶尖微染黄,写出秋天叶片渐枯的色感。竹枝和竹叶勾勒的线条苍劲凝重,行笔有顿挫起伏的变化,很好地表达出山竹枝老节劲叶坚的质感。 [4]
图写一竿竹枝的上端,枝叶纷披,枝头立一山雀。这种取花卉树木局部的构图技法称为“折枝”,它犹如特写镜头,突出表现枝叶、花朵的形态色泽和禽鸟的活动情态,令人细细品赏玩味。此图的布局就十分巧妙,竹干自下向上,枝叶左右伸展,形成舒放式的结构。背景了无一物,给人以老竹凌空的宽阔感觉,物象虽少而空间容量甚广。左出的枝头上安排一只山雀,它扭首举足作扒抓之状,动态的刻画精确生动,给画面平添一番活泼的生气。
吴炳继承着宋代宫廷花鸟画状写物态精细工致、周密不苟的传统,在技巧上达到娴熟精练的高度水平。竹子的枝叶全用双勾,然后敷上青翠的石绿,叶尖微染黄,写出秋天叶片渐枯的色感。山雀以细致柔和的线描,缜密地勾出蓬松的羽毛,并用浑融的墨和色晕染出片片羽翮。竹雀的形态逼真传神,显示画家深厚的写生功力。同时在笔法的运用上颇有创意,竹枝和竹叶勾勒的线条挺劲凝重,行笔有顿挫起伏的变化,很好地表达出山竹枝老节劲叶坚的质感。它较之北宋那种勾勒匀细的线描来,具有更强的表现力。赵彦卫《云麓漫钞>评议宋宫廷画谓:“笔意简全,不模仿古人而能尽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意高韵古为上;模仿前人而能出古意,形式象其物宜,而设色细、运思巧为中;仿模图绘,不失其真为下。”吴炳的作品深得自然界生物的形色神情,笔墨因物自运,不落前人窠臼,列于上品是当之无愧的。 [3]
作者简介
吴炳,生卒年未详。南宋画家。毗陵武阳(今江苏常州)人,工画花鸟,写小折枝,妙夺造化,彩绘精致富丽。绍熙初,光宗赵惇皇后李氏,赏识其画,授画院待诏,画风谨守院体,作品较多。画迹有《舂池睡鸭》,《山茶鹁鸽》、《鸳鸯瑞莲》等图26件,著录于《绘事备考》。传世作品有《出水芙蓉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