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图引》为北宋黄庭坚草书作品,黄庭坚乃“苏门四学士”,擅长书法,是北宋四大书家之一。此卷为火烧残本,后经明代夏德声补齐,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简介
《浣花溪图引》纸本,草书;纵35.5cm,横391.4cm。鉴藏印有“绍兴”、“内府书印”、“贞元”、“乾坤清赏”、“石渠宝笈”、“宝笈三编”、“有明王氏图书之印”及清嘉庆内府诸印等。卷后有明吴宽、王世贞跋。
此卷为火烧残本,后经明代夏德声补齐。此诗收入《山谷外集》,著录于《孙氏书画钞》上册、《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
创作背景
《浣花溪图引》作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黄庭坚时年42岁。作品笔法苍老,多骨少肉,具有作者晚年书法的风格特征。
作品赏析
此幅作品字体盘曲回旋,变化无方,笔法苍老,多骨少肉,是其中年书法风格代表性作品之一。
卷后明王世贞跋中评道:“……老杜浣花溪图引也。歌词力欲求奇,然是公最合作语。书笔横逸疏荡,比素师饶姿态,亦稍平易可识。而结法之密、腕力之劲、波险神奇,似小不及也……。”跋文中“素师”是指唐代著名书家怀素,王世贞对黄庭坚与怀素书法特点的比较非常准确。此件作品虽然残处较多,仍不失为佳作。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举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升起居舍人、秘书丞、国史编修官。绍圣年间因章惇、蔡卞等党人论实录多诬,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黔州,此后多次被贬官在外,最后至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该地。他曾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学于苏轼门下,被称为“四学士”。他善为文章,长于写诗,尤以擅长书法著称,其楷体字势开张,笔力刚劲;草体盘曲回旋,变化无方,被誉为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著有《山谷集》行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