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上座帖》,纸本、草书,是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为友人李任道所录写的五代金陵(今江苏南京)僧人文益的语录,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释文

《诸上座帖》释文:

“诸上座为复只要弄唇嘴,为复别有所图,恐伊执着,且执着甚么,为复执着理,执着事,执着色,执着空,若是理,理且作么生执,若是事,事且作么生执,着色,着空亦然,山僧所以寻尝向诸上座道,十方诸佛,十方善知识时尝垂手,诸上座时尝接手(以下点去十六字),十方诸佛诸善知识垂手处合委悉也,甚么处是诸上座接手处,还有会处会取好,莫未会得,莫道揔是都来圆取,诸上座傍家行脚,也须审谛着些子精神,莫只藉少智慧,过却时光,山僧在众见此多矣,古圣所见诸境,唯见自心,祖师道,不是风动幡动,风动幡动者心动,但且恁么会好,别无亲于亲处也,僧问,如何是不生灭底心,向伊道,那个是生灭底心,僧云,争奈学人不见,向伊道,汝若不见,不生不灭底也不是,又问,承教有言,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学人如何解,向伊道,汝甚解前问已是不会古人语也,因甚,却向伊道,汝甚解,何处是伊解处。莫是于伊分中,便点与伊,莫是为伊不会问,却反射伊么,决定非此道理,慎莫错会,除此两会,别又如何商量,诸上座若会得此语也,即会得诸圣揔持门,且作么生会,若会得一音演说,不会得随类各解,恁么道莫是有过无过,说么莫错会好,既不恁么会说一音演说,随类得解,有个下落,始得每日空上来下去,又不当得人事,且究道眼始得,古人道,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何不且恁么会取。

此是大丈夫出生死事,不可草草便会。拍盲小鬼子往往见便下口,如瞎驴吃草样,故草此一篇,遗吾友李任道,明窗净几,它日亲见古人,乃是相见时节,山谷老人书。”(《古书画过眼要录》)

作品赏析

此书学怀素的狂草体,笔意纵横,气势苍浑雄伟,字法奇宕,如马脱缰,无所拘束,尤其能显示出书者悬腕摄锋运笔的高超书艺。黄庭坚《山谷自论》云:“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在《语录》后黄氏又作大字行楷书自识一则,结字内紧外松,出笔长而遒劲有力,一波三折,气势开张,一卷书法兼备二体,相互映衬,尤为罕见,是其晚年杰作。

署款:“山谷老人书。”“书”字上钤“山谷道人”朱文方玺。后纸有明吴宽,清梁清标题跋各一段。

卷前后及隔水上钤宋“内府书印”、“绍兴”、“悦生”,元“危素私印”,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清孙承泽、王鸿绪,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

明都穆《寓意编》、华夏《真赏斋赋注》、文嘉《钤山堂书画记》、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 [1]

文章标签: 山谷 古人 书画 伊道 孙承泽 语录 山僧 作品 内府 李任道 气势 笔意 华夏 黄庭坚 老人书 草书

猜你喜欢

砥柱铭卷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廉颇蔺相如列传草书
刘明仲墨竹赋
草书浣花溪图
梨花诗 行楷
松风阁诗
云夫七弟书
草书诸上座帖
濠梁秋水图
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
十六罗汉图
维摩居士像
商九老图卷
货郎图
花篮图
冊頁 24张
山水图
0.6031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