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饕餮纹活环提梁执壶,清,通高28厘米,口径4.9厘米,足径5.4-5厘米。清宫旧藏。壶为双层唇口,长颈,鼓腹,圈足,拱形圆盖,火焰式钮,壶体一侧为凤头式流,另一侧为卷云式执柄。壶身饰四周弦纹,腹部雕一圈减地隐起的饕餮纹。肩部配活环链式提梁,提梁中部雕成夔龙状。此壶竹刻技艺精湛,未见粘接痕迹,整体造型及纹饰仿商周青铜器,可见清中期好古拟古之风尚。传说中龙生九子,饕餮便是其中之一,特点是极其贪食。《说文解字》释其为:“饕,乃贪嗜财货饮食之意。贪食每较贪财为甚,以食盖财,故从食。餮,为大张其口以人财货纳饮食,故从飧声。”《吕览·先识》中说:“饕餮,恶兽名。古代钟鼎彝器,多琢其以为饰。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虽然饕餮纹大多铸于青铜器,但玉器、瓷器等上也有不少饕餮纹。有的作品只琢刻鼻以上的部分,无口与颏,寓意节食戒贪。

一种酒器。最早为瓷质的,出现于中唐时,当时称注子。唐代执壶硕腹,喇叭口,短嘴,壶的重心在下部。后壶体渐瘦长,重心向上提,五代至宋时壶体多为瓜棱式,往往与注碗成套使用。从元代开始,执壶的壶体呈玉壶春瓶式,壶流弯曲而细长,景德镇窑与龙泉窑都有烧制。明清时期,形式变化不大,并开始出现玉、珐琅、金银等质地的执壶。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此器还有很多碎片因腐蚀糟朽、完全矿化而无法焊接,或因碎片太小不能锉出焊口而无法焊接的,只有实施粘接。

粘接前首先要去除断口处的土及污物,尽可能将浮土和易脱落的锈壳清除。在粘接过程中,要使胶粘剂均匀地涂抹在界面上,使胶料完全溶入断面,胶粘剂必须呈液态,这样可使缝隙处完全粘合,达到理想的强度。如果涂抹不均,会产生气泡,使强度下降。为加强粘合力,也可在断面之间磨出沟,填充铜条进行粘接。

文章标签: 饕餮 玉器 青铜器 纹饰

猜你喜欢

白檀木雕人物镜支
文竹蕉叶饕餮纹瓶
文竹夔纹海棠式两层套盒
黄杨木灵芝小盒
匏制勾莲纹圆盒
匏制勾莲纹带托高足碗
金錾花如意
匏制勾莲纹壶
竹雕回纹活环提梁卣
匏制花卉寿字纹碟
紫檀百宝嵌牧羊图长方盒
潘逢吉砚形墨
端溪坑仔岩云水砚
匏制团寿字六棱瓶
竹雕云雷纹三足小鼎
匏制缠枝莲槌形瓶
竹雕出戟尊
青金石雕瓜蝶鼻烟壶
0.5274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