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制蒜头瓶,高13.8厘米,口径4.1厘米,足径7.2厘米。瓶细颈,溜肩,鼓腹,器形规整饱满。口部膨起如蒜头式,饰3道凸弦纹,并镶染色牙口。自口部向下直至腹部有6道凹线纹垂直贯通,将器身划分成6瓣,每瓣自成装饰单元,均于颈下饰阳文如意云头纹、联弧纹及卷草垂肩纹,腹部饰独窠莲花纹并有卷草袅娜向上。下腹亦有凸弦纹2道。器底为6瓣葵花形圈足,内有阳文楷书“康熙赏玩”印章款。“匏”是“葫芦”的旧称,匏器工艺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奇葩。即以此器而论,其所用范制之法是匏器工艺中较为重要的工艺技法。简言之,在葫芦幼小时,将其纳入已制好的有阴文花纹的范模中,待其长成,与范模严丝合缝,取出后即可得阳文花纹的匏器。其纹饰悉出天然,又不违人意,巧夺天工,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此法历史悠久,在民间不绝如缕,至清代传入宫廷,遂大为繁盛。其实,范匏之法言易行难,器形与纹饰俱美者往往十不得一,所以像蒜头瓶般纹饰清晰、粗细均匀、毫无漫漶模糊之处的作品殊为难得。更为可贵的是其每一瓣间的图案衔接自然,天衣无缝,而衔接处凹线上的阳文以及莲花纹上的阴文筋脉制作中都具阴中有阳或阳中有阴的工艺难点,却没有任何错乱,制作中整体器形和谐优雅,无疑代表了康熙时宫廷范匏所达到的最高水平。瓶式之一。仿秦汉时期铜器造型。因瓶口似蒜头形状而得名。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明清家具线形之一,泛指低于地子表面的雕刻细线。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俗称西蕃莲,如果没有花朵,则称为卷草。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凹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白色,因而又称为白文。

指碑上文字遭受风吹雨淋或人为破坏之后变得模糊,不可辨识。
佛教中对诸天人所着之衣的称谓,如《菩萨璎珞本业经(下)》曰:“净居天衣重三铢。”后演变为对神仙的非凡服饰的泛称。

文章标签: 蒜头 阳文 花纹 工艺 印文

猜你喜欢

摹刻华山庙碑端砚
青金石朝珠
白檀木雕人物镜支
棕竹七佛钵
紫檀百宝嵌牧羊图长方盒
金胎珊瑚桃式盒
匏制乾隆御题六棱瓶
竹雕兰亭图香筒
黄杨木灵芝小盒
竹刻太白醉酒
文竹贯耳扁瓶
紫檀嵌玉镂雕缠枝莲纹圆盒
文竹夔纹海棠式两层套盒
匏制勾云团寿字纹盘
紫檀嵌玉十二辰图葵花式盒
竹雕出戟尊
竹刻和合二仙
匏制乾隆御题蕃莲纹碗
0.5714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