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慈墓志》,墨拓整纸本,已裱立轴。本幅纵84厘米,横83.5厘米。苏慈为陕西扶风人,历仕西魏、北周及隋。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逝于交州(今越南中北部),仁寿三年(603年)三月七日归葬同州(今陕西大荔县),此志当为是年所刻。原题“大隋使持节大将军工兵二部尚书司农太府卿太子左右卫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饶袁抚七州诸军事洪州总管安平安公故苏使君之墓志铭”。有界格,楷书37行,行37字。书、刻均极为精美。笔姿秀润兼刚劲,结体平实寓险绝,实开初唐楷书之先河。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曰:“苏慈碑……初入人间,辄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是为干禄之资;而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于是翰林之写白折者,举子之写大卷者,人购一本,期月而纸贵洛阳。信哉其足取也!”此墓志于清道光十四年(1888年)在陕西蒲城出土,一字不损。同年夏,知县张荣升在志文第31行“文曰”之下空处刻跋二行,后又被人凿去。未刻跋时,原石“曰”字下有3个芝麻大的小坑横列,在拓本上显示为3个小白点。凿跋时,此小坑被连带凿去。故“曰”下无跋而有三点之拓本为出土后初拓。今观此本淡墨精拓,锋棱如新。“曰”下三点清晰可见,为初拓无疑。此志之主要著录有:清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近代徐树均《宝鸭斋题跋》、罗振玉《雪堂金石文字跋尾》、吴鼎昌《慕汲轩志石文录续编》、方若《校碑随笔》,现代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苏慈(?-601年),字孝慈,隋扶风(今陕西凤翔)人。少有才干,仕北周为工部上大夫。入隋后进爵安平郡公,拜太府卿。迁大司农、兵部尚书。为畅漕运,曾领导“决渭水为渠以属河”的工程。奏罢多台省府寺以置廨钱收息取给与民争利,以给职田代之,得到皇帝嘉纳。后出为淅州刺史,迁洪州总管,俱有惠政。《北史》卷七五、《隋书》卷四六有传。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又号更生,南海(今海南)人。清光绪年进士,官工部主事。“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之一。清末著名书论家,倡法北碑,书学包世臣、张裕钊,得力于《石门颂》,评者谓有“纵横奇宕之气”。其书不泥于古法,点划结字不求工整,处处皆有新意。著有《广艺舟双楫》一书。《清史稿》有传。
文章标签: 尚书 陕西

猜你喜欢

池国胜 笔记册影印本
东晋十七帖
汉祀三公山碑
张宝泛槎图六集(刻本)
董美人墓志
清拓《兰亭八柱帖》褚遂良摹兰亭序
双钩本 高句丽好大王碑之一
兰陵公主碑
清拓西魏巩伏龙造像碑
清拓隋邓州大兴国寺舍利塔铭
双钩本 高句丽好大王碑之二
清拓东汉樊敏碑册页
李孝同碑
清初拓唐萧思亮墓志
清拓《兰亭八柱帖》柳公权书兰亭诗
张宝泛槎图二集(刻本)
清拓《馀清斋帖》王羲之兰亭序
清拓《兰亭八柱帖》冯承素摹兰亭序
0.6624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