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拓《星凤楼帖》定武兰亭序,蝴蝶装挖镶裱,浓墨擦拓。墨纸二开。一开纵26.3厘米,横35.1厘米。此帖收入《星凤楼帖•丑集》,帖首刻“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书”。帖中“永”、“会”、“亭”、“脩”、“群”、“清”、“激”、“水”、“列”、“之”、“叙幽”、“情”、“欣”、“哉”、“由”、“世”、“殊”、“事”等字底本字缺损,第15行右侧填有“僧”字。《星凤楼帖》,或曰宋曹彦约刻,或曰曹士冕刻,但未见有宋本流传,传世均为明代刻本。此帖系清宫旧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卷首篆书刻“星凤楼帖”名,以地支为序排卷次,篆书刻“子集”等字样,卷尾篆书刻款二行“绍圣三年(1096年)春王正月摹勒上石”。卷一汉魏人帖,卷二至卷七晋人书,卷八宋齐梁陈人书,卷九至卷十二唐人书。钤印:“石渠宝笈”、“宝笈三编”、“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武陵华伯子图书”等。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春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集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王羲之书《兰亭序》,用蚕茧纸,使鼠须笔,凡28行324字,书法藻丽多姿,精美绝伦,历代为楷模。
简称“蝶装”。图书装帧中册叶制度的早期形式。书叶按照中缝反折,即将有字的纸面相对折起,再将各叶中缝的背口对齐,以浆糊粘连在作为封皮的厚包背纸上,裁齐成册。翻阅时,书叶有如蝴蝶两翼开展。其封皮有软面和硬面两种。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后来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自出机杼,推陈出新,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宋曹(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7世纪,字彬臣,或作邠臣,号射陵,江苏盐城人。明崇祯年间官中书,入清后隐居不仕。工诗,尤精书法,上溯二王,风格与风靡书坛的董其昌、黄道周、王铎等大相径庭,面貌独特,极具个性。所撰《书法要言》是清代著名的书法理论著作。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如同宫外之御沟,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秘储的泛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也叫“十二支”。古代用以记时。古代书碑的方法之一。将要刻的文字写在纸上,在纸的背面以朱红颜料依字形勾出笔道轮廓,然后将纸覆于石上(朱红笔道紧贴石面)。用纸数层放在摹纸之上砑磨,使朱红笔道印在石上,然后施刻。

清高宗内府所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称为希世之珍,并藏在养心殿“温室”,颜曰“三希堂”。
清乾隆内府曾收藏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件晋人真迹,高宗弘历视之为稀世珍宝,作汇集定名“三希”,藏于养心殿西暖阁“温室”,颜曰“三希堂”。

郡名。《汉书·地理志》:“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属荆州。”《续汉书·郡国志》:“武陵郡,十二城。”

文章标签: 王羲之 书法

猜你喜欢

凤墅帖
唐王居士塼塔铭
温彦博碑
明治十七年 正书出师表 刻本
明拓唐契苾明碑
景贤大师身塔记
禅国山碑
郭公庙碑
初拓本唐崔敦礼碑
史晨碑
明拓《郁冈斋帖》“領字从山本”兰亭序
旧拓 明郑成功草书
唐 多宝塔铭册
明刻本怀素草书千字文(拓片三张)
明拓宝鸭斋兰亭之智永草书本
万年宫碑
明拓缩本兰亭序
代国长公主碑
0.6134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