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诗意图》轴,明,宋懋晋绘,纸本,设色,纵107.2厘米,横32厘米。本幅自识:“谷转斜盘径,川回曲抱原。宋之问诗。庚申四月宋懋晋写。”钤“宋懋晋印”、“明之父”白文印。庚申为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唐代宋之问《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诗云:“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谷转斜盘径,川回曲抱原。风来花自舞,春入鸟能言。侍宴瑶池夕,归途笳吹繁。”图绘高山峡谷,水流湍湍,山径盘旋,古木虬曲,高士游山,正符其意。本幅主要用五代董源一派画法,以长披麻皴表现山石的质感,笔墨秀润,将造型雄壮的山川表现得颇具几分润朗明媚之气。宋之问(约656—712年),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上元进士。伟仪貌,雄于辩。唐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以才名被召,入直内廷,擢入崇文馆充学士,以文学言语被天子顾问,出入侍从,礼遇尤宠。武则天夺袍赐宋(见上正文《龙门应制》纪事)的故事广为流传,为时人钦羡。后因谄事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士林所讥,贬泷州参军,不久复官。唐景龙三年(7O9年)因朝廷朋党争立,宋之问下迁越州长史。睿宗立,以附张易之、武三思党,徙钦州。玄宗即位,被赐死。宋之问为唐代近体律诗定型期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他的诗多歌颂应制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靡。有《宋之问集》行世。宋懋晋(生卒年不详),字明之,松江(今属上海)人。大约活动于16世纪中至17世纪初。工画山水,兼善写松。受业于宋旭,参以宋、元遗法,自成一家。与赵左齐名,同为“苏松派”系统的画家。《史记·大宛列传》引《禹本纪》:“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其上有醴泉、瑶池。”此即《山海经·西次三经》所记之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住所。董源(?—962年),五代时南唐画家,源,一作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南唐中主时任北苑使。《宣和画谱》中记载董源作品甚多,但传世寥寥。传董源山水有“水墨”和“青绿”两类,今仅见“水墨”一路,多作江南一带山水景色,幽旷平和,得山水之神气,意趣天真,品格高古,开创江南画派特有风格。后世巨然继承董源衣钵,与之并称“董巨”。

山水画皴法之一,亦称“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创始,如元·汤垕《画鉴》所述:董源“山水有二种:一种水墨矾头,疏林野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董源多运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长披麻皴,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山川指山岳、河流和平野。方志类书中常将“山川”列为一目,用以记载某一地区的形胜,诸如:山脉、河流、湖泊、池沼、津梁,以及与山川有关的森林、矿藏、名胜、景观等。

文章标签: 董源 宋之问 山川 山水 应制

猜你喜欢

宋懋晋山水图扇页
宋懋晋千岩万壑图卷
宋懋晋溪山春信图卷
名人尺牍第二册 册 宋懋晋尺牍
明宋懋晋碧梧降暑 轴
明宋懋晋山水 轴
明宋懋晋画山水 册
明宋懋晋画山水 册 高阁幽人
明宋懋晋画山水 册 深山远寺
书画合册12张
风雨归舟图
幽亭听泉图
人物故事图 吹箫引凤
山水圖
云山幽趣图
出处图卷
赵孟頫写经换茶图卷
苏惠回文凯旋诗
0.8658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