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衔环耳方壶,清中期,高22.3厘米,口径6.6厘米,足径6.9厘米。壶碧玉质,色呈暗绿色,稍有瑕斑。器方形,直口,腹部渐鼓,足外撇。梯形盖,盖上镂雕四个方环状装饰,方形钮。颈部琢一周云纹加兽面纹,颈两侧浮雕兽首衔环耳。此器不求雕工的精致而是追求仿古彝器的形似,它的附耳未形成活环。碧玉是新疆和阗软玉中的一个品种,软玉主要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等品种。其中碧玉色如菠菜叶,略有透明感,呈油脂或蜡状光泽。由于所含成分不同,颜色和结构均不如其它软玉均一,色彩淡的呈菜色,色彩深的呈墨绿色,还有斑杂的大环斑状。方壶,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座神山之一,也称为“方丈”。《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又《封禅书》云:“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又晋人王嘉所撰《拾遗记》卷一称,三座神山由于其形如壶器,又分别被称为方壶、蓬壶、瀛壶,并称“三壶”。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器物两侧兽首形口衔铜环的器耳。雕镂之工。

青铜彝器即指青铜礼器。《左传·襄公十九年》臧武仲对季孙说:“……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铭其功烈,以示子孙。”晋杜预注:“彝,常也,谓钟鼎为宗庙之常器。”故后代仿制的三代时期的青铜器习称“仿古彝器”。

文章标签: 碧玉 彝器 方丈 浮雕 技法 神山 兽面纹 软玉 仙人 纹饰 器物 瓷器 物象 蓬莱 衔环 瀛洲 雕塑

猜你喜欢

青玉大圭
白玉夔龙纹佩
白玉镂雕盘长纹扁方
白玉填金花卉诗句葵瓣碗
墨玉圭
痕都斯坦白玉茄式洗
白玉镂雕子辰佩
白玉镂雕螭龙纹佩
白玉镂雕双鱼式香囊
碧玉竹节式砚
白玉十二辰圆形佩——卯
青金石山子
青玉十二辰斧形佩——戌
水晶兕觥
青玉双婴耳杯
白玉仿古铜纹出戟方觚
翠玉盘
白玉兽面纹匜
0.4638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