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行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册(蝴蝶装‧方幅式)

创作时间: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绢全幅绢

释文:

(缂丝御制四得论(下))。四得续论。近作四得之论。非自谦也。盖纪身之鲜实德。与已之所实见耳。然尚有未尽意者。前论切乎已。续论公天下。抑亦有所独重者耳。盖中庸第十七章子曰。至子孙保之而止。所以戒为天子者。保其位而已。此皆夫子之言。其下四得之绎。则皆子思之语。非夫子之语也。以位言之易。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则君子之位也。又曰。圣人之大寳曰位。则圣人之位也。岂必曰天子之位乎。尧舜禹有天子之德。可谓得天子之位。其馀皆不可谓得天子之位。孔夫子有圣人之德。可谓得圣人之位。其馀皆不可谓得圣人之位也。孟子所云。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其心未尝不羡天子之位。虽欲行其道之意耶。然非至言也。盖益得益之位。伊尹得伊尹之位。周公得周公之位。非不得也。若孔子必无是语。而朱子注子思此章。直以为必受命为天子。是亦孟子之遗意耳。予以为后世之乱臣贼子。未必非此言。有以启之。然此言非予言之。他人不敢言也。且自古至今。无一代无天子。是皆得其位者乎。予不敢以得位自居。实因德不胜而滋惧耳。至于禄。则自天子以至百辟卿士皆食禄者也。尽其职乃可谓之得。鳏厥官不可谓之得。而其本均不出于脩德也。王禹偁待漏院之记。微见其端矣。若夫名乃实之宾。实者德之谓也。无其实而有其名。不滋愧乎。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予谓此语亦未臻而清流。操室中之戈者。非因名有以害之乎。寿则秉来之气数所不可强盗蹠寿。而颜渊夭盗。蹠果得寿乎。颜渊果不得寿乎。古来尽节以终者。谓之不能得保其寿可乎。兹故申而论之。以戒后世之不务。脩其德而徒慕四得。以反致败其德。且以靖天下。后世之讬圣贤之书。以妄兴其欲有所得之位之心。有位与无位之人。可不深思所以自处哉。乾隆庚戌(西元一七九○年)仲秋御笔。作是论时。引用系辞。圣人之大寳曰位。盖亦断章取义耳。予之意则以天子有天子之位。圣人有圣人之位。分而言之。然亦非始予意也。盖中庸上节。孔子之言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已。区而二之矣。既而思之。繋辞本文下即继以。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是则天子之事也。似繋辞所指圣人。即天子也。然按诸经从无尊。当时天子为圣人。如后代所称圣君。圣主。圣上者。大禹谟乃圣乃神。为益对舜。称尧之辞微。子之命克齐圣广渊。为成王对微子称汤之词。皆非称当时天子也。三代上君臣之际。情亲而语。质无取乎。颂语惟庄子华封人祝尧。使圣人寿。使圣人富。使圣人多男子。为当时语尧。固圣人也。然则称天子为圣人。起于周秦之间。亦如朕之字专为天子自称。乃昉自秦也。十翼为孔子作不应繋辞有是语。且上繋第十一章。莫大乎富贵。莫大乎圣人。又分着矣。欧阳脩以择之不精。繁衍丛脞。近于战国后语。疑十翼为杂取后世讲师之说。非孔子所作亦不为无见。论成偶思及此并按于后。御笔。(缂印四)。八征耄念(重一)。自强不息(重一)。

印记资料:

题跋资料:

题跋类别:摹织;(绣)款 ;位置:前副叶; ;书体:行书;全文:义申笃祜。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文章标签: 天子 圣人

猜你喜欢

包世臣草书录书谱轴
小楷 赤壁赋
英和楷书杨慎乐清秋赋轴
黄易隶书临杨太尉碑轴
邓石如楷书诗轴
欧阳永叔 隶书卷
郑簠隶书七绝诗轴
弘历 临三希帖 纸本
致陈柱尊信札
梁同书行书七律诗轴
帝王 康熙、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御笔五福图
普荷草书诗轴
冯铨行书临兰亭序卷
何绍基行书七言联
刘墉行书论书轴
漆书文辞 立轴 绢本
何绍基楷书八言联
刘墉行书临米帖轴
0.9235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