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北口诗》轴,清,玄烨书,纸本洒金,行书,纵135.5厘米,横57.1厘米。释文:赵北时巡至,燕南古戍闻。人烟生晓市,桥影漾晴云。浴鸟迎船出,垂杨隔浦分。中流清赏洽,箫鼓陋横汾。赵北口作。钤“康熙宸翰”、“稽古佑文之章”、“渊鑑斋”印。鉴藏印有“宝笈三编”、“石渠宝笈所藏”、“宣统尊亲之宝”、“教育部点验之章”。此幅作品为玄烨所书其本人作五律一首,题为《赵北口》,载《清圣祖御制诗初集》卷七。赵北口位于直隶(今河北境内)任丘县北五十里,又称唐兴口、赵堡口,为诸淀之水所汇。旧有堤、桥,通南北孔道,桥上题“燕南赵北”。康熙皇帝曾在仲春(农历二月)在此阅水围。他岀巡赵北口时见燕南古镇一派太平景象,遂生感慨,赋此诗为纪。此幅书法精熟流畅,笔墨饱满。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即清圣祖康熙皇帝,顺治皇帝第三子。他自幼受到系统严格的汉文化的启蒙教育,对汉传统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他不仅大力倡导汉文化,本人亦饱读诗书,好学敏求,学习书法便是其重要的功课之一。万机余暇,他常与臣下观摩古人墨迹,切磋书艺,以翰墨陶冶情怀。历代书家中,玄烨对董其昌的书法最为崇尚,刻意模仿,功力渐深,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董派书家,并直接影响和引领了当时的书风走向,使清初书坛弥漫着董派的流风余韵。此作曾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又经民国政府教育部点验,宝藏至今已近三百年。帝王的文章或手书。考察古代,研习古事。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如同宫外之御沟,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秘储的泛称。水上围猎。清代以前,满族人民在骑射行围的同时也从事渔猎活动。康熙皇帝继承祖先的传统,不仅经常进行旱围,也多次举行水围。直隶水淀近在京畿,水面开阔,是水围的好去处。水围多在二三月间进行,此时候鸟北返,雁凫成群,春意盎然,是水围的黄金季节。每当水围之际,康熙帝多在赵北口或苑家口登舟,届时,由直隶督抚率领地方官员从四面乘舟驱赶水禽,进行壮观的水上围猎。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

文章标签: 赵北口 书法 书画 康熙皇帝 石渠 燕南

猜你喜欢

玄烨行书季冬南苑诗轴
玄烨行书除夕书怀轴
玄烨行书五古诗轴
玄烨行书柳条边望月诗轴
玄烨行书临董其昌书轴
玄晔行楷书仿米诗轴
玄烨行书广宁道中轴
玄烨行书冰渡轴
玄烨行书仿董其昌书轴
查升行书临米帖轴
伊秉绶行书五言联
吴熙载篆书临完白山人书轴
王芑孙行书诗轴
永瑆楷书赵孟頫大士赞卷
郑板桥 行书 纸本
郑燮行书诗轴3
吴大澂篆书五律诗轴
寿纸
0.6117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