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游境图》是明代画家董其昌创作的纸本水墨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绘峻岭平溪,苍松杂树。图中山石以淡墨勾皴,兼卧笔横锋点苔,圆浑秀润,画山有凹凸之形。远树以横笔点叶,概括取像,初看似随心所欲,草草而成,细看章法俱备。 [1]
画作内容
该图描绘江南佘山间的苍翠景色。山石连绵,群峰叠嶂,树木葱茏,山石圆浑秀润,呈雨后苔滑之状。远山坡石上杂木丛生,为山石增添了生气。山腰间层林迭翠,近处山石岸坡,其间几棵穿天大树,有的枝干挺拔,直冲云霄,有的枝干弯斜,但枝叶均十分茂密,形成一片浓荫,使烈日当头的崇山峻岭之中有歇息之地,使观者领略到林木垂荫之趣。两山间的空旷之地为宽阔江河,江水如镜。 [2]
款识:“丙寅四月,舟行龙华道中,写佘山游境。先一日宿顽仙庐,十有四日识。思翁。” [2]
创作背景
此画作于明天启六年(1626),时年董其昌72岁,值此明末时期,官府腐败,冉加上党祸酷烈,使摇摇欲坠的明王朝,更是雪上加霜。董氏面对纷争不已的政坛,为明哲保身,深自引退,向明熹宗朱由校呈《引年乞休疏》,以归乡里隐居,待有时机再出山。此图是他在引退后游览佘山(今江苏青浦)山山水水时创作的游记性山水画,亦可以说,是一幅写实山水画作品。 [2]
艺术鉴赏
该图在笔墨技法上。充分施展董氏墨法多变的特点,用笔上柔中带刚,中锋直皴,大笔横点,颇有北宋董、巨的气势。山水树石的运笔,转折灵变,墨色干湿浓淡得宜,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一派平淡天真。画中的山石以淡笔勾皴。兼施卧笔横锋墨点,圆浑秀润,呈雨后苔滑状,近景松木等树叶,枝干圈点分明,远景树木以横笔点叶,似不经意挥洒而成,但不失章法,从中可看到董氏以书入画的痕迹。 [2]
重要展览
2018年12月7日—2019年3月10日,上海博物馆举办“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佘山游境图》在其中展出。 [3]
作者简介
董其昌(1555~1637年),明代书画家、鉴赏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礼部尚书。才华俊逸,善鉴别书画。书法初学颜真卿,后改学虞世南,转学魏、晋、宋诸名家,长于楷、行、草书,自然秀雅,列“明末四大书家”。传世书迹较多,画作有《云山小隐图》、《烟江叠嶂图》、《潇湘白云图》、《遥山泼翠图》等。著作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