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兆熊款漳绒织邓尉图卷,清末,纵61厘米,横601厘米。

图卷以漳绒的手法织成,表现江苏镇江邓尉山一带的风景名胜。画面依次展现虎山河、虎山、山下寺庙、虎山桥、光福镇、湖中渔民、光福山和山上的玉帝阁、光福塔及对岸远山之武庙墩。通过竹行桥,可看到太湖、菱塘案,与菱塘案相接的高山上林木茂密,钟楼、大殿、还元阁高耸,最后表现的是邓尉山。整幅图卷景象宏阔壮观,气势磅礴。款署“余兆熊”。

漳绒产于福建漳州,有素、花漳绒之分。花漳绒是将部分绒圈按花纹割断成绒毛,形成所需要的花纹图案。此图卷属于花漳绒,以未割的绒圈作地,地子为竖织横用,图中的山水桥梁、庙宇殿阁、钟楼古塔等则是将绒圈按物象的线条割开而制,割开后的绒毛光亮,与未割绒的地子形成反差。画面又以墨笔渲染,形成水墨画的效果。这是目前所见漳绒作品中最长的一幅手卷。一种起绒丝织物,因福建漳州是其著名的产地而得名。其织法是先用起绒杆将经线织成毛圈,然后在织物上绘花,再根据需要把图案处的绒圈割断,形成紧密簇立、色泽柔和的绒毛,利用绒圈与绒毛的不同纹理显现花纹,具有花、地光度反差较强的装饰效果。太湖,在江苏吴县西南,跨江苏、浙江二省,景色优美,湖中小山甚多,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中国文人山水画家经常表现的题材。所谓地子是指青铜器长期埋藏地下,受多种腐蚀因素影响,在器物表面生成的一层不同色泽的致密的腐蚀光膜,是鉴别古代青铜器的重要标志之一。常见地子有黑漆古、绿漆古、鸡骨白、反铜地、水银浸地等。

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中国传统绘画装裱形式之一种,自右向左横向展示,便于案头观赏。

文章标签: 地子 画面 图卷 绒毛 江苏 中国 绒圈 漳绒 织物 邓尉山 钟楼 太湖 反差 漳州 福建 青铜器

猜你喜欢

大红色绫缀葵花纹袷驾衣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
石青龙凤勾莲暗花纱描金云龙单朝袍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
大红绸画花驾衣
石青缎织金团龙寿字棉褂
薰貂皮皇帝冬吉服冠
黄色云龙妆花缎袷朝袍
点翠嵌珠后妃朝冠
黄缎织金行龙彩云袷褂
香黄缎暗云龙织金团龙龙袍(拆片)
黄缎妆花云龙纹女绵褂
皇太极皂靴
黄缎织金团龙袷袍
绿地凤穿牡丹纹库金缎
黄云缎勾藤米珠靴
油绿色素缎袷行服褂
栽绒金地蓝色团蝠纹毯
0.6025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