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又称黄麻纸。即以本色麻纸染以黄檗(又称黄柏,芸香科落叶乔木,皮中有生物碱-小柏碱,既是染料,又是杀虫防蛀剂)树汁而成。古代素以黄色为贵,自魏晋至唐宋时期,染黄纸最为盛行。黄纸多用于写经,也是皇帝书写诏书的常用纸张。科举甲科进士及第者的名单均用黄纸书写,固有“黄甲”、“金榜”之称。殿试时皇帝用黄纸书写而发布的文告又称“黄榜”。近年来在我国敦煌石窟发现的写经大都为黄纸,于此可见我国染纸加工技艺历史之悠久。
行服是清代皇帝的服装种类之一,包括行褂、行袍和行裳三种,主要穿用于巡幸和狩猎等外出骑行之时。其中行服袍的形式如常服袍,而最大的特点是身长较常服袍减短十分之一,右裾裁下一尺见方的一幅,观之似缺一块,故又称“缺襟袍”。裁下的一幅用钮扣与袍相系,步行时可放下,骑行时则撩开系上,以便于骑马,设计十分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