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区段式神兽镜,东汉,面径17.1厘米。镜圆形,圆形钮和钮座,钮上下之镜面有二平行线将内区分为三段。上段中间为一龟负华盖,龟右侧有一高大人物,其左右各饰一侍者,右侍后有一蟾蜍。龟左侧依次排列4人,最后一人身后立一鹤。中段左右各饰一舞狮。下段中间为盘丝形图案,左右各2人,分别盘坐、踞坐。中区为一周半圆形流云纹与方枚相间,地饰细点纹,每一方枚内各有铭文两字,可连读:“吾作明镜,幽炼川冈。巧工所居,尾克童上。有四守名,流美宜王。”外区饰菱形涡纹。此镜铸造精湛,人物、动物五官均极清晰,花纹细密繁复,十分难得。此类铜镜曾在陕西出土数面,仅细部略有不同。另罗振玉《古镜图录》、日本《欧米蒐储支那古铜精华》各收有一面,也十分近似。即铜镜背面中央的凸起部分,有穿,可系以丝带,便于把持和悬挂。塔顶相轮上的圆盘形冠饰,多用金属制作。

青铜器中的盘一般为承水器,多与匜、盉配合使用。其用法据《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槃(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即洗手,以匜或盉浇水于手,盘则用来承接弃水,宴飨前后行之,也称“沃盥之礼”。此盘形体颇大,也可作盛水之用。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战国时逐渐消失。

亦称火纹。《周礼·考工记》有“火以圜”之记载。火纹是太阳的标志,因此其特征是圆形的,中间略有突起,沿边有4到8道旋转的弧线,表示光焰的流动。在青铜器上最早的涡纹见于二里头文化期的斝腹部。从二里头文化期直至战国都可在器物上见到涡纹装饰。

文章标签: 青铜器 涡纹 人物 铜镜 圆形

猜你喜欢

「茀横之印」铜印
铜羊灯
Jar(hu或zhong)_Jar (hu or zhong) 34075
长乐富贵镜
「郭利国」铜印
青铜双凤「君宜高官」镜
铜鼎
乳丁鸟文铜镜
龟钮「张贤」铜印
「上官常福」、「上官长孺」铜印
「王徐利」、「王徐利」铜印
四灵画像幽练镜
龟钮「薜宪私印」铜印
兽钮「殷苍信印」铜印
「朱获私印」铜印
折叠油灯(邓)_Folding Oil Lamp (Deng) 86599
「黄富之印」铜印
龟钮「李承禄印」铜印
0.7070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