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酓胐鼎,通高59.7厘米,宽60.5厘米,口径46.6厘米,重53.8kg。鼎圆体,三蹄形足,双附耳,有盖,盖上有三短足,盖正中一钮凸起可穿环。附耳、盖与鼎身饰细碎的蟠虺纹,足上端饰兽首。盖内、外,器口沿三处刻有铭文19字:(盖内)仨集厨。(盖外)集厨『0044』鼎。(器口)楚王酓胐作铸鐈鼎,以供岁尝。铭文记楚王酓胐铸造此鼎,以供岁祭之用,置于集厨。此鼎为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一种,原为食器,用以烹煮或盛放肉食,后逐渐成为祭祀、征伐、丧葬等活动中陈设的一种礼器。同时,鼎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所谓“钟鸣鼎食”,即指代贵族。此外,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左传》宣公三年记楚庄王问鼎中原,即窥视中原王权之意。鼎数目的多寡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即: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即铜镜背面中央的凸起部分,有穿,可系以丝带,便于把持和悬挂。《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韦昭注:“虺小蛇大,是虺属蜥或蛇。”蟠虺纹即象许多小蛇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图案,多作为器上的主体纹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小蛇。《国语》:“申胥谏曰:‘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古代供王之饮食酒馔的机构。

文章标签: 时期 王权 国语 附耳

猜你喜欢

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
鸟形勺
铸客缶
二年相邦春平侯铍
越王者旨於赐剑
蟠螭纹豆
羽纹四耳缶
鱼形壶
蟠虺纹豆
郑义伯『0023』
错金银鸟纹虎子
错金嵌松石樽
矢镞
嵌赤铜象纹五环带盖壶
鸟形盉
君子之弄鬲
蔡子匜
0.5356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