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漆描金龙凤纹手炉,清乾隆,通梁高13.7厘米,口径15—9.6厘米。

炉双圆相连形,上有提梁,内设铜盆,与铜丝编盖吻合。炉腹部两面对称开光,内为朱漆地,描金龙凤纹各一对。龙头及身部之金色深黄,背鳍及卷云纹金色较浅。凤头、身及翅尖金色较浅,而其轮廓及眼睛用深金色勾出,并以黑漆点睛。该手炉以世代相袭的龙凤为纹饰,又以红色漆为底衬,吉祥喜庆,具有浓重的宫廷色彩和皇家气息。

描金,即在漆地上加描金花纹的做法,分一色描金、识文描金和彩金象描金等多种技法。我国描金漆工艺之运用始于战国时代,清代是描金漆器发展的辉煌时期,技法多样,工艺精绝。此件手炉金色浓淡成晕,如画家运色,为清代描金漆器的代表作品。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专供冬季暖手用的小件器物。多数手炉的通高不过18cm,长15cm、宽10cm左右,以圆形、椭圆形为基本形状,再加以装饰性的变化。手炉结构分外壳和内胆两层。外壳可根据需要用漆器、铜器、珐琅等工艺进行制作和装饰。内胆为铜制,以备燃碳,架于外壳口沿之内。口沿上设镂空盖,以通风换气。通过内外两层的空气传导,使手炉暖而不烫。为了携带方便,多数手炉都有活动提梁。

据记载,清宫取暖所用之碳称为红箩碳,是由易州所产硬木烧制而成。红箩碳坚硬耐烧,灰白不爆,还可根据需要随意锯截成段,使用极为方便,很适用于手炉。时至今日,在故宫所藏的个别手炉中仍可见残留下来的灰白色碳灰。

最早的手炉出现于明晚期,是由两位铜器名匠胡文明和张鸣歧制作的。前者以錾花工艺见长,后者以纯正的皮色取胜。当时,手炉是文人雅士几案上冬季常备的设置,用于暖手及疏通血液,以便书写绘画。到了清代,手炉传入宫中,作为皇家御用品,其制作工艺升级,集多种工艺于一身,身价倍增,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漆器描金工艺之一。即用一种颜色的金箔或金粉饰出花纹,花纹金色如一。

识文描金分屑金和泥金两种:屑金是在用漆堆成的花纹上洒屑金;泥金是在用漆堆成的花纹上贴金或上金。用深浅不同的金箔装饰云纹的作法,有库金、苏大赤、田赤金等不同色彩。漆器描金工艺之一。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箔,如田赤金、苏大赤金、库金等颜色不同的金箔分贴不同的花纹,使花纹金色深浅不一,呈现出色泽不同的变化,犹如绘画中的设色,《髹饰录》中称之为“彩金象描金”。

即在漆地上加描金花纹的作法,于黑漆地上最常见,其次是朱漆地、紫漆地,此盒为朱漆描金。

家具上常用的金漆为《髹饰录》所谓的“罩金漆”,其工艺为在木胎漆地上贴饰金箔,上面再罩透明漆。

文章标签: 手炉 描金 工艺

猜你喜欢

清剔红胡人献宝图盒
剔黄寿春图圆盒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纹壶
有景观场景和吉祥标志的盒子
清干隆剔红蟠螭纹玦形盒
黄杨木素身笔筒
“卢葵生造”百宝嵌雄鸡图长方形漆砂砚盒
剔红落花游鱼嵌玉磬式双层盒
黑漆嵌螺钿间描金职贡图长方盒
描金彩漆包袱式纹长方形盒
黑漆描金山水纹方胜式盘
彩漆描金云龙纹菊瓣式盘
彩漆戗金花卉纹几
朱砂漆“风景学者”盒子和封面_Cinnabar Lacquer ‘Scholar in Landscape’ Box and Cover 147050
填漆戗金莲蝠葵式果盒
浑金漆花卉纹圆盒
黑漆嵌螺钿果盒
黑漆嵌螺钿锦纹经格
0.5655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