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纹饰之一。凡呈圆形的图案谓团花,常见的有团龙、团鹤、团螭、团花蝶等。
即在漆地上加描金花纹的作法,于黑漆地上最常见,其次是朱漆地、紫漆地,此盒为朱漆描金。
家具上常用的金漆为《髹饰录》所谓的“罩金漆”,其工艺为在木胎漆地上贴饰金箔,上面再罩透明漆。指日本制造的或具有日式风格的描金漆器。其工艺相当于描金,或称泥金画漆,即用金色描画花纹,有的用一种金箔,有的可达二至三种,浓淡变化,模仿水墨效果。莳绘多以黑漆为地,朱漆地次之。据考古发现,我国的描金工艺在战国时已相当成熟,不过并非漆器工艺的主流。15-16世纪日本的莳绘工艺取得了很大发展,清宫廷对其颇感兴趣,造办处档案中多处提到“倭漆”、“仿倭漆”等,表明了这种工艺原发轫于我国,经日本改造,又返回影响我国的漆器工艺。金属胎珐琅工艺之一。作法是先在红铜胎上涂白珐琅,入窑烧结后,在其平滑的表面以各色珐琅料及金绘画图案,再经焙烧而成。这种工艺晚于錾胎和掐丝珐琅,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欧洲画珐琅工艺的影响下烧制成功的。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专司收贮古玩器皿之事。设于乾东五所之第五所,建筑与四执库相同。现建筑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