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石经《尚书·多士》篇、《春秋·文公》篇残石,三国魏正始年间(204-249年)刻,墨拓二纸,合裱为轴。纵201厘米,横56厘米。马衡先生捐赠品。魏石经刊于魏废帝正始年间(240-249年),每字都有古文、篆、隶三体,故又名《正始石经》或《三体石经》。经石正面刻《尚书》,背面刻《春秋》。早在晋代石已崩坏,以后不断有残石发现。1922年冬,洛阳东郊朱圪垱村村民朱某在汉魏太学遗址的棉田中掘出一大一小两块魏石经残石。大块阳面刻《尚书》无逸、君奭二篇文字,阴面刻《春秋》僖公、文公经文,即魏三体石经尚书春秋残碑。小块阳面刻《尚书·多士》篇文字,阴面刻《春秋·文公》经文。此轴即为小石的碑阳、碑阴拓本。鉴藏印章钤“马衡审定魏三字石经之记”。另有马衡题跋:“第六行末‘尔’字篆文不损,是初出土拓本。生平所见,此为第二本。”马衡先生研究汉魏石经成绩斐然,其旧藏此石之初出土拓本极为珍稀。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而成,以鲁国事为主,兼涉列国。《春秋》所述的历史时间跨度为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其文字简单,长不过40多字,短的只有一个字,故后来许多人为之作注,汉代以前主要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宋代胡安国的《春秋传》在明清两代影响也很大,成为明及清乾隆以前士子必读之书。马衡(1881—1955年),字叔平,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工八分书,喜刻印,尤喜蓄青田石章,收藏书画碑版甚富。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门学考古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主持过燕下都等地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工作。对秦石鼓、汉魏石经及古代度量衡等方面的研究颇有贡献。著有《汉石经集存》、《凡将斋金石论丛》等。1928年辑自刻印成《凡将斋印存》二册。《广印人传》有载。
文章标签: 春秋 尚书 马衡

猜你喜欢

近拓汉朝侯小子残石
隆中诗、诸葛亮刻像、苏轼赤壁赋等石刻
汉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狩猎纹砖拓片一张
汉益延寿虎纹砖拓本
梁天监五年益州刺史萧渊 造像拓本
北魏元怀墓志铭拓本册
梅花墨拓本(黄怀觉等刻石)
岳麓书院学规
汉砖弋射收获图轴
汉肥致碑
蔡守题宋渐积罐拓本
毛泽东草书送瘟神词轴
西周静卣拓本二张
利见佛像石刻直幅
广东肇庆庆云寺高剑父居士护法纪念碑
东汉 陕西绥德汉画像石二百八十五件
汉肥致碑
僧正蒙赠梦美大师诗拓本册
0.5810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