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山买地摩崖》,东汉建初元年(76年)刻,墨拓,整纸裱轴。纵267厘米,横146厘米。马衡先生捐赠品。

此石为东汉建初元年(76年)所刻的买地文书,隶书“昆弟六人,共买山地。建初元年,造此冢地。直三万钱”20字,顶上有“大吉”二字立额。此石在绍兴跳山,所以亦称《跳山摩崖》,字径约20厘米,笔画丰腴,气势恢宏,为汉石奇品。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偶然被发现后,便极受金石、书法界重视。

此拓本为清拓,右上角有马衡壬子(1912年)孟冬二跋。跋称此石系“道光初年会稽杜春生访得,与《三老讳字忌日记》皆东汉时物”,为“浙中最古之石”。又云:“汉隶大字极少,见于今者惟石阙、摩崖两种。其余刻碑之字至大亦不过如《尹宙》、《孔宙》诸碑,无逾二三寸者。摩崖以此为最,其次则《褒斜刻石》;石阙首推杨宗,若高颐、冯焕诸阙,又以次递小矣。杨宗与此相仿佛,皆径尺许,书扁额当取法乎是。”

此本拓墨厚重,字口清晰准确,又有马衡先生亲笔考证、评骘,是为可珍。“建初”为汉章帝年号,其元年相当于公元78年。马衡(1881—1955年),字叔平,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工八分书,喜刻印,尤喜蓄青田石章,收藏书画碑版甚富。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门学考古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主持过燕下都等地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工作。对秦石鼓、汉魏石经及古代度量衡等方面的研究颇有贡献。著有《汉石经集存》、《凡将斋金石论丛》等。1928年辑自刻印成《凡将斋印存》二册。《广印人传》有载。指意识所缘对象之所有事物。为十八界之一。据《俱舍论》卷一载,受、想、行三蕴与无表色、无为法、称为法界;于十二年中,则称为法处。然十八界中其他十七界也称为法,故广义泛指有为、无为之一切诸法,也称为法界。

孔宙(?-163年),字季将,孔融之父,孔彪之兄,孔子第19代孙。历官郎中、都昌长、元城令、泰山都尉。

文章标签: 马衡 摩崖 建初

猜你喜欢

清拓《兰亭八柱帖》冯承素摹兰亭序
双钩本 高句丽好大王碑之四
清拓《快雪堂法帖》兰亭十三跋
翻刻华山庙碑册
清拓隋义主都督诸葛子恒合一百人平吴越主陈叔宝纪功碑
双钩本 高句丽好大王碑之六
王居士砖塔铭
清拓东汉衡方碑
清初拓东汉郑季宣碑
东晋十七帖
清拓《三希堂法帖》陆继善双钩本兰亭序
晖福寺碑
清拓《兰亭八柱帖》虞世南临兰亭序
清拓《耕霞溪馆帖》蜡本双钩兰亭序
清拓北魏曹望禧等造像残座
田琬德政碑
清拓乾隆御题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卷
任令则碑
0.7051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