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刻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华夏编次,章简甫镌刻,石在苏州。华夏,无锡人,博学好古,收藏绘画法书鼎彝甚富,建真赏斋,品鉴推江东巨眼。
金帖三卷,上卷是三国·锺繇《荐季直表》,中卷是晋·王羲之《袁生帖》,下卷为唐·王方庆《万岁通天帖》,并刻岳珂、陆行直、郑元祐、张雨、袁泰、李应祯、吴宽等跋。
帖刻不久遭火而毁,复刻稍逊,故有火前本与火后本分别。火前本的袁泰跋第10行与第11行刻时颠倒位置,重刻时纠正过来,于是成为前后两本显著区别之一。世重火前本,然传世希少。这本真赏斋帖是火前本,淡墨精拓,不差纤毫,可谓“纸如黄绢,墨如蝉翼”。
容庚《丛帖目》著录。拓本中捶拓精致,墨极淡而且均匀,其色泽如鸣蝉之翼,故称蝉翼拓。这种拓法较难,所见拓本甚少。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后来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自出机杼,推陈出新,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万岁通天帖,又名王氏宝章集。该帖在唐武后万岁通天二年(697年)传至王羲之后裔王方庆家。王家将书迹十卷,凡28人的书帖进览武后。其中7人(王羲之、王荟、王徽之、王献之、王慈、王志皆王氏一门)十帖为唐人所摹,传之后世。宋代被岳珂收藏,元时在其几世孙仲远处,明归华夏,辗转入清内府,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陆行直(生卒年不详),字季衡,江苏吴江人。善书,诗画清劲,为人所称。张雨(1277—1348年),一名天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20余岁弃家为道士,往来华阳云石间。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生平慕米芾为人,故其议论襟度颇为类之。诗文、书、画清新流利,有晋、唐风范。李应祯(1431-1493年),初名甡,一名维熙,以字行,更字贞伯,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景泰四年(1453年)举乡试,入太学,授中书舍人。弘治中为太仆少卿。博学好古,书法楷、行、草、隶、篆皆能。吴宽(1435—1504年),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成化八年(1472年)会试、廷试均得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弘治八年(1495年)擢吏部右侍郎。后任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入内阁,专任典诰。弘治十六年(1503年)进礼部尚书,十七年七月卒于官,谥文定,赠太子太保。行履高洁而自守以正。工诗文,有《匏庵家藏集》。善书法,规模苏轼,自成一格,为明代著名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