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华山庙碑》,四明本,是华山碑传世四种拓本之一,因明代藏在宁波丰熙万卷书楼,宁波古称四明,故以地名称之。

此本整纸装裱一轴,未经剪裁,保存了汉碑的原形,留下了碑额两旁的唐人题名,这是其它三种拓本所缺少的。题名者有唐大和年间(829--830年)李商卿、张嗣庆、崔知白、李德裕、崔瑨、王式等名臣,还有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王子文题记。整幅纵175厘米,横84.8厘米。古纸斑驳,墨彩浓淡变幻。严可均题曰:“如轻云笼月,神骨俱存”,堪称绝妙好辞。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史学家钱大昕为编《天一阁碑目》访宁波,天一阁主人以四明本赠钱大昕之子东壁,于是此拓自江南携至北京。清末,此拓归两江总督端方,端方女儿与袁世凯之子结婚,以此作嫁妆。袁家败落,四明本辗转被香港人士胡惠春购得。1975年胡氏将此献予故宫博物院。

宋欧阳修《集古录》、洪适《隶释》,清阮元《汉延熹西岳华山庙碑考》,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书著录。丰熙(生卒年不详),明代鄞县(今宁波)人,字原学,弘治中举进士,累官至翰林学士,藏书富,室名万卷楼。

李德(生卒年不详),字敬斋,湖南衡阳人。清雍正朝进士。清乾隆六年(1741年)任大足县知县。钱大昕(1728—1804年),江苏嘉定人,字及之,号辛楣,竹汀。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官至少詹事。钱氏为通儒,著述等身,有《潜研堂集》。

明代进士范钦的私人藏书处,位于今浙江宁波,是中国现存年代最古之藏书楼。范钦(1506-1585年),字尧卿,号东明,浙江鄞县人。嘉靖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平生喜购书,在各地做官时广收图书,抄录善本。所藏多为明人著作、明朝所刻书、明朝地方志及登科录。其子大冲续有增藏。聚书四千余种,五万三千余卷,并有五代至宋元碑帖七百二十余种。范钦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筑天一阁用于藏书。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阁两层,6开间,硬山顶。上层不分间,隔以书橱,下层分为6间。前凿一池,称天一池,两侧有封火山墙。清代官修的文渊、文澜等七阁皆仿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名,明代始设,清代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总理军民要政,正二品,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事实上,总督兼兵部尚书及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已成定例。另有管理河道及漕运事物者亦称总督。端方(1861—1911年)。姓托忒克氏,字午桥,号匋斋,满洲正白旗人。科举出身。40岁后在清朝政府中历任陕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湖北巡抚、湖广总督、湖南总督、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都兼通商事务大臣。赴多国考察,主张君主立宪。1911年11月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行至姿州被新军所杀。生平富收藏,尤以多种刻石及碑帖为最。著有《陶斋吉金录》、《陶斋藏石记》、《陶斋藏砖记》等。袁世凯(1859-1916年),字慰亭,号容庵。1898年,因出卖维新派谋杀慈禧太后的计划而获得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的信任。1901年9月,出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1912年,袁世凯利用辛亥革命所造成的大好形势,胁迫清帝退位,并以此为资本,纂夺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1913年6月,又通过非法手段成为中华民国总统。此后,袁世凯个人野心恶性膨胀,公然于1915年8月预谋在北京称帝,年号洪宪。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1915年12月25日云南军队率先起兵讨袁,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袁世凯被迫取消帝位。1916年6月,袁世凯在全国一片声讨声中死去。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政治家。以文章著称于世,为唐宋古文八家之一。主修《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书法字体新丽,神采秀发,自成一家。

阮元(1764—1849年),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善书,精研金石,参与修《石渠宝笈·二编》、《钦定全唐文》等书,有《研经宝集》、《积古斋钟鼎款识》、《浙江金石志》等著述。嘉庆十六年(1813年)阮元编撰《汉延熹西岳华山碑考》四卷。

文章标签: 总督 袁世凯 进士 宁波

猜你喜欢

宋拓定武兰亭序1
宋拓澄清堂帖
宋拓唐殷履直夫人颜氏碑
宋拓定武兰亭序3
宋淳化阁法帖十册
北宋拓唐孔子庙堂碑
宋拓 兰亭续帖
唐 郭家庙碑
宋拓唐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宋拓三国天发神谶碑
宋拓孙过庭书谱
宋拓定武兰亭序2
宋苻彦琳墓志
宋搨汝帖三册十二卷
宋拓神龙兰亭序
宋拓唐东方画赞碑
宋胜果寺三门楼记残石
宋拓东汉魏元丕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