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成金弥勒菩萨像,清,高48厘米,宽18厘米。

菩萨像为八五成金质,立式。戴活动五佛冠,头顶一小佛塔,面相平和,双目微微抬起平视前方,大耳垂肩,戴耳饰。项部及全身披挂缨络,一手举于右侧胸前,另一手穿过花枝置于身左侧。身两旁各插宝相花一枝,花心分别镶嵌法轮、佛花。底座为单层椭圆形莲瓣纹座。

此弥勒菩萨像面部丰润饱满,神态安详平和,造型优雅,做工精致,为清代金佛像中的精品。弥勒是梵语Maitreya的音译,意译为“慈氏”,相传生于南天竺的婆罗门家庭,后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释迦入灭,上生兜率天,释迦涅槃后,他下凡华林园,开三番法会,超度世人,成道为佛,故弥勒又称“未来佛”。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又称“宝仙花”、“宝花花”。一般以某种花卉(如牡丹、莲花)为主体,中间镶嵌形状不同、大小粗细有别的其它花叶,尤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圆珠作规则排列,似闪闪发光的宝珠,富丽华美,故名宝相花。盛行于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的器物上亦多以之为装饰题材。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法轮又称梵轮,为佛案之供器。据佛经说,佛初成道时,梵天曾劝请佛转动法轮,并以慈、悲、喜、舍四梵行心(四无量心)宣说大法。此后,佛教中即常以法轮比喻佛法,以法轮转动比喻佛法如轮能碾破众生诸罪恶、佛说法如轮永不停息和佛法圆满无缺。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

文章标签: 法轮 时期 弥勒

猜你喜欢

银累丝葵瓣式盒
金錾云龙团寿纹带头
金镶珠石累丝香囊
金烧蓝牛角把小刀
金匙
金龙
金嵌松石盒
金錾双龙戏珠戒指
金镂花嵌松石碧玺长方盒
赤金锭
金盘
金累丝万年如意1
金镶翠蝶碧玺花蝠簪
镶金玳瑁镯
金碗
金镶松石把玛瑙羹匙
金镶碧玺米珠戒指
赤金葫芦花纹带链牙签耳挖
2.1071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