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匣内置印池,合为一套,均为八成金质,成色尚好。匣体呈方形,盖面呈拱起的梯形。印池边沿外折,置于印匣之中,为存放印玺之用。印匣正面有扣别以供开合,两侧各备有四个提手,可系绳。
清代帝后的印玺皆备有印匣、印池作为存放印玺之用。印匣外再套用贵重木质印玺盒成为一套印玺存放用具。由数件大小不等的单独印章相套合而成的组印,又有人称之为子母印,一般有2到4件不等。套印出现于东汉后期,常见于魏晋时期,均为铜质。汉末的套印形体较小,印钮为龟钮或瓦钮。大印印台中空,侧面开口,小印嵌入,两件相套合。魏晋时期的套印形体较大,印钮为避邪钮,有多至四印相套者,但最内的小印往往是扁小的双面印。套印的出现与印凭的使用对象有关,外层印面均是印主人的姓名,内中小印之印文则是其字号。套印的使用表明印章的功用划分更为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