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海观音”,这位中国佛教慈悲与怜悯的神祇以一种皇家闲适(Maharajalila)姿势的变体坐在模仿嶙峋岩石的底座上,右臂搭在叠起的右膝上。左臂倚靠在岩石上,左腿垂下并落在岩石基座上的莲花花苞上。观音的姿态让人感觉菩萨随时可能从深思中醒来并走下来。菩萨的世俗装饰,如高冠和华丽项链,都被雕刻、镀金并细致描绘。画廊标签:南海观音,中国,辽代(907-1125)或金代(1115-1234),彩绘木雕。菩萨是那些不像佛陀那样放弃涅槃的神祇,直到所有有情众生都达到觉悟之时。在这其中,观音成为最流行的慈悲之神,回应祈祷并保护信徒免受灾难。观音以皇家闲适的姿势坐在象征普陀山的苔藓岩石基座上,普陀山是一个位于南海中的岛屿,是观音的居所。原本,这个基座可能继续向上环绕着雕像,创造出一个海边洞穴。这件作品体现了11至12世纪佛教雕塑中新的人文主义精神。雕像庄严,同时散发出一种良善、平静和温暖,使其比早期的作品更易接近且情感上更具吸引力。除了右前臂外,雕像和底座都是由一棵树的树干雕刻而成。彩绘和涂灰泥的设计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最近对该作品的科学检测显示,原始的面部、胸部和手部表面是肉色的。购买自威廉·洛克希尔·尼尔森信托基金,编号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