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鎏金十一面观音立像,高20.2厘米。观音立像共五层,顶层佛面,红色;次层为愤怒面,黑色;下三层各为三面,本面白、红、绿三色。观音修眉细目,清雅静穆,双耳垂珰,八臂,胸前二手合十,左右六手分持弓箭、莲花、法轮、净瓶等法器。上身袒露,左肩处披山羊仁兽,胸饰璎珞,腕、臂、足饰宝钏,肩披帛带,自臂缠绕,垂至裙下,作飞翘状。下着长裙,裙分内外两层,裙褶自然折叠,裙边装饰图案。赤足,足下为覆莲圆座,上下各饰一周连珠纹,座底为十字交杵。座与像插合而成。此十一面观音像系清宫旧藏,从风格上判断为乾隆时期作品。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观音造像中的一种,因其有十一面而得名。十一面观音象征菩萨修完“十地”,最后功行圆满,到达第十一地(佛地)。最早描述其形象的主要经典有:北周耶舍崛多译《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唐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唐不空译《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早期经典与后期经典内容并不相同,观音的形象也不一样。梵文(Avalokitesvara)的意译,观世音的略称。其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称为“西方三圣”。又是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佛典称观音为发大慈悲,即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

法轮又称梵轮,为佛案之供器。据佛经说,佛初成道时,梵天曾劝请佛转动法轮,并以慈、悲、喜、舍四梵行心(四无量心)宣说大法。此后,佛教中即常以法轮比喻佛法,以法轮转动比喻佛法如轮能碾破众生诸罪恶、佛说法如轮永不停息和佛法圆满无缺。净瓶,以陶或金属等制造的盛水器具,为比丘十八物之一,盛水供饮用或洗濯,又称水瓶或澡瓶。
狭义指置于佛像前的小型器具,特别是密教修法所用的器物。法器之种类繁多,其用途、大小、形状各异,即使同名法器,亦因制作材料、手法,所属宗派或时代不同而形式迥异。若按用途分类,可大致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或称祭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专用法器等6种。

梵文音译为“吉哩”、“斯那”等,清以前意译为“黑脊”,清朝译名“仁兽”。仁兽形似山羊而小,毛短薄,色多微黄,脊毛纯黑色。天性慈悲,喜解人危难。其披法,皮毛向外,头前尾后,斜披于左肩上,以此替代络腋。多用于观音及弥勒菩萨身上。由宝石、珍珠和贵重金属串联起来的环状物,古代南亚次大陆有地位的人们与我国古代贵族常佩带。在佛教造像里菩萨身上多披挂璎珞。

用来缠绕身体的长幅织品。披帛缠绕方法不同,有时对鉴别时代特点有一定的帮助。

文章标签: 观音 菩萨 法器 法轮

猜你喜欢

清干隆玉雕罗汉山子
田黄石渡海达摩
竹刻弥勒佛
寿山石雕罗汉
金嵌宝石藏经盒
寿山石雕罗汉
寿山石雕罗汉
佛像
金嵌宝石释迦牟尼像
藏族尊胜佛母鎏金铜像
寿山石雕罗汉
坐着的菩萨
铜鎏金金刚亥母像
金佛瓶
観音菩薩坐像
祭坛蜡烛Altar Candle
梵铜雅曼达嘠
铜鎏金二臂积光佛母像2
0.5671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