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吼观世音菩萨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25厘米,宽77厘米,画心纵66厘米,横45厘米。清宫旧藏。此尊观世音菩萨主尊为白色身,三眼,面相寂静,高髻披发,袒上身,肩披仁兽皮,右手施与愿印,右舒式坐于白狮上。上界为无量光和月幢菩萨,下界为六臂大黑天。画像背后贴有白绫签,上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题记,汉文为:“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初七日班禅额尔德尼进丹书克供奉利益画像观世音菩萨。右四”。这一堂观世音菩萨唐卡由9轴组成,现保存齐全。画面中每位神像下均标有藏文名称,背后白绫签上标明了时间及位置。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唐代妇女发髻十分丰富,有十几种之多。这件女陶俑发髻象单刀一样高高耸起,略微偏梳一侧,大概是文献中提到的偏梳髻。

梵文音译为“吉哩”、“斯那”等,清以前意译为“黑脊”,清朝译名“仁兽”。仁兽形似山羊而小,毛短薄,色多微黄,脊毛纯黑色。天性慈悲,喜解人危难。其披法,皮毛向外,头前尾后,斜披于左肩上,以此替代络腋。多用于观音及弥勒菩萨身上。又名“接引印”。即左手下垂,伸五指,掌心向外。

音译称摩诃迦罗、莫诃哥罗、嘛哈噶拉等,为大自在天的化身,是藏传佛教中著名的护法神之一,民间亦将其视为战神、施福之神,在西藏极受尊崇。

文章标签: 菩萨 作品 西藏

猜你喜欢

尊胜佛母唐卡1
达赖喇嘛源流像——根敦主巴唐卡
上乐王佛唐卡1
佛海观世音菩萨唐卡
宾度罗跋罗堕与注荼半托迦尊者唐卡
天王与罗汉唐卡
大轮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根敦嘉措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静息观音唐卡
千臂观世音菩萨唐卡
达赖喇嘛源流——益希沃唐卡
诸佛菩萨圣像唐卡
罗睺罗与巴古拉尊者唐卡
时轮王佛唐卡2
秘密佛——密集金刚萨埵唐卡
伐那婆斯尊者唐卡
哈里哈里罗世自在观世音菩萨唐卡
秘密佛唐卡1
0.9627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