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采菊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110厘米,横36.1厘米。自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悲鸿。”钤“东海王孙”白文长方印。右下角钤“戊子”白文方印。此图系依据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文意而创作的人物画。图中身着长袍的陶渊明手持黄菊正回首眺望远处起伏的南山,幽静的田园风景映衬出主人公辞官退隐的淡泊心境。作者以饱含水分的墨笔直接渲染画中的山峦,笔触间留有空白,似白云浮动,显现出山体的空灵。湿润的墨气令朦胧的山峦平添了几分烟雨迷茫的诗意。依照中国传统绘画,人物的身长比例通常约为6个头长,而此画中人物的造型比例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身长为7个头长,因此,图中的陶渊明显得高挑而文弱,更得晋人瘦骨清象、博衣广袖的风姿。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幼承袭家学,研习中国水墨画。1919年留学法国,学习油画、素描。1927年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专校长。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后又改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少怀高尚,博学能文,颖脱不羁。曾做过几任县令一类的小官,后辞官归隐。他在文学领域具有很高的成就,归隐后写了大量田园诗,成为山水田园派的创始人,其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文章标签: 中国 陶渊明 徐悲鸿

猜你喜欢

无题
李印泉画像
《墨笔画马》
《平原奔马》
三骏图
八骏图
十二生肖图
十骏图纸本无印章
双骏图
书法 对联
松轩春霭图
摹顾恺之女史人物卷
牡丹花图轴
花卉奇石册 十二开
仿催白梅竹双清图
扇面 牡丹
百禽图 绢本
花卉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