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石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134.3厘米,横33.4厘米。

画面左侧自题:“寿芝道兄先生属。师曾陈衡恪写。”钤“师曾”印。

“梅兰竹菊”四君子是画家普遍喜爱的题材,画家们在画这四种植物时多配以枯木或秀石,用以丰富画面,易于构图,因此出现“梅石”、“兰石”、“竹石”以及“菊石”的组合。对于石头,画家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选择玲珑的太湖石,或选择层次分明的片石,或用体态囫囵的顽石,不同的石材富有不同的质感,艺术效果也不相同。

本幅构图以石居中,画石色墨结合,用笔粗放,不究细节,重在突出石块的体量感。石块上下以凌乱的双勾笔法分别画墨菊数朵,叶片水墨饱满。整幅作品充满了浑然大气的笔墨意蕴。陈师曾(1876—1923年),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湖南省凤凰人。湖南巡抚陈宝箴孙,著名诗人陈三立子。曾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染苍室印存》等。师曾(1876-1923年),名陈衡恪,字师曾,号槐堂、朽道人,江西义宁人。工诗文,世以奇童目之。善书法,篆、隶、真、行诸体皆工。画则山水、花卉、人物皆擅。工篆刻,熔铸秦、汉,古拙纯朴,毫无悍霸气。喜奖掖后进,齐白石得其助至多。有《陈师曾先生遗墨》、《染仓室印存》等。我国传统吉祥纹样之一。太湖石为产于太湖区域的多孔而玲珑剔透的石头,在古代工艺美术品中常被作为装饰纹样,寓意长寿,亦称寿石。

太湖,在江苏吴县西南,跨江苏、浙江二省,景色优美,湖中小山甚多,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中国文人山水画家经常表现的题材。物象外沿以墨线两笔勾勒出轮廓的中国画技法。

文章标签: 画家 中国 笔法 陈师曾 篆刻 先生 陈衡恪 书法 太湖石 画面 山水 技法 槐堂 诗文 写意 石头

猜你喜欢

幽林芳意
玉质自能无暑意
兰石图
四条屏 幽林芳意
四条屏 怨秋凋
四条屏 扶摇绿叶
四条屏 玉质自能无暑意
玉质自能无暑意
陈师曾山水图轴2
枯树赋立轴
书法
秋山行旅
严复-书法字对
书法
法师罗汉长卷
花卉图
七言联 上
书法
0.4839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