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落雁图》轴,清乾隆,郎世宁等绘,绢本,设色,纵259厘米,横171.6厘米。无作者款识、印章。钤乾隆皇帝“八徵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太上皇帝之宝”鉴藏印。图轴画套粘有旧签,题:“乾隆七年九月吉日”。乾隆七年(1742),乾隆皇帝时年32岁。此图是乾隆皇帝谕令宫廷画家绘制的巡狩题材系列作品之一。图绘乾隆皇帝在悬崖石壁处,弯弓射雁的情景,表现了乾隆皇帝极强的反应能力和精准的骑射功力。根据图中所运用的绘画技法分析,此幅是件中西画家合璧之作。图中乾隆皇帝的肖像及坐骑白马、大雁由西洋画家郎世宁所绘,其笔法细腻,造型准确,尤其将大雁中箭后向下滑行时的动感,及乾隆皇帝箭发后,手由动到静的瞬间都表现得恰到好处,显示出作者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图中点景的山石、树木及溪流当出自中国画家之手,笔墨法度严谨,点染娴熟,得宋元人古意,高大的石壁与树木、曲水共同营造出一个清幽的狩猎环境,将本是伤残的行猎活动点缀得惬意而温馨。郎世宁(1688—1766年),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Castiglione),青年时期受到系统的绘画训练,后来加入了欧洲基督教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并于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以传教士的身份离开欧洲来到东方,次年抵达澳门,起汉名郎世宁,继而北上京师,随即于康熙末期进入宫廷供职,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宫廷艺术家的生涯。郎世宁在清宫廷内为皇帝画了多幅表现当时重大事件的历史画,以及众多的人物肖像、走兽、花鸟画作品,还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介绍到中国,协助中国学者年希尧完成了叙述这一画法的著作《视学》,成为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郎世宁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青玉质,交龙纽。乾隆帝宝玺。此玺刻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圣寿之时,为刻制此玺,乾隆帝曾作《八徵耄念之宝记》。青玉质,交龙纽。乾隆帝宝玺。乾隆丙申年(1776年),重修宁寿宫之景福宫,制《五福颂》书屏。甲辰年(1784年),乾隆帝喜得玄孙,一堂五代,因即景福宫增书“五福五代堂”之匾,为文以记,并镌“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以志亘古稀有之事。景福宫堂内所悬乾隆御笔匾。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因得玄孙,一堂五世,而书此匾悬于景福宫内。此后复书“五福五代堂”悬于避暑山庄勤政殿之后殿。全称太上皇帝,即皇帝之上的皇帝,一般由在位皇帝的父亲充任,是皇权与父权相妥协的产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太上皇的人先做皇帝,然后将帝位让给儿子(当然也有例外)。此种让位,古代称为“内禅”,以示与因将帝位让于异姓(实际上是被武力篡夺)从而导致改朝换代的“禅让”不同。“太上皇”一词最早出现于秦代。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自号始皇帝,追封其父秦庄襄王异人为太上皇,实际上异人并未当过皇帝。第一个真正的太上皇是后凉太祖吕光,公元399年12月,吕光病重,于是将帝位让给儿子吕绍而自称太上皇。历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后,于1796年自愿传位于嘉庆皇帝。二十五宝中共有两方皇帝之宝。

其一,通高9.5cm,印面12.5×12.5cm。青玉质,交龙纽,满文篆书。据乾隆十三年上谕:“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则知此宝刻治于皇太极时。当时满文篆书初具雏形,到乾隆十三年创立成熟和规范化的满文篆书,并施之于宝玺,其生发之迹清晰可见。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布诏赦”之用。

其二,通高16.6cm,印面15.5×15.5cm。栴檀木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为作“以肃法驾”之用。但从清代档案考察,在二十五宝中,此宝的使用频率最高,钤用范围极广,其他诸宝实无以相比。

文章标签: 乾隆 乾隆皇帝 皇帝 郎世宁 中国 画家

猜你喜欢

款 卧犬图
八俊图
白鹰图
百骏图
册页
道光帝朝服像轴
工笔重彩花卉册
弘历观荷抚琴图
弘历观画图
桃潭浴鸭图
雄鸡图轴
疏树归禽图
梅竹春音图
富贵双全图
古代景观册页(山水册页)
人物山水立轴
石梁雨来亭图卷
花卉山水-12
0.6485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