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桥诗意图》卷,清乾隆,徐扬绘,纸本,设色,纵15.4厘米,横124厘米。

卷首以玉带桥为开端,长堤卧波,水光潋滟,碧树依依,舟楫往来,游客怡然。堤岸一端长松落碧,浓荫遮日,其间隐隐露出殿宇一角。远处青峰隐约可辨,云气氤氲,幽雅静谧。引首有乾隆帝御题四字“印合湖堤”,钤“乾隆御笔”白文方印。本幅款署“臣徐扬恭写”,钤“臣”朱文方印,“扬”白文方印。本幅还有当时的大臣汪由敦书写的乾隆帝御制玉带桥诗一首,钤“臣由敦”白文方印,“恭书”白文方印。另钤清代内府鉴藏印八方:本幅与前隔水骑缝处钤“石渠宝笈”朱文方印、“石渠定鉴”朱文方印、“宝笈重编”白文方印,本幅上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乾隆鑑赏”白文圆印,本幅与后隔水骑缝处钤“三希堂精鉴玺”朱文长方印、“宜子孙”白文方印。画面景物并非对乾隆时期清漪园的如实描绘,而是依据御制玉带桥诗诗意绘制的,诗文云:“垂之则有卧波中,衔绶维鱼幻岂虹。歌咏湖山此生惯,威仪青紫若人工。光通潋滟原规月,势委飘萧不碍风。本是印工留下物,而今还复属苏公。”全图笔法松秀,超然出尘,布局疏密得当,赋色清雅怡人,别具韵致,有元人遗风。尽管描绘的本应是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皇家苑囿,徐扬却用简淡的笔调表现出近乎田园风情的景象,既贴切诗意,又显示了文人画家高雅独到的审美品味,洵为其靡费心力之作。玉带桥位于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的西堤之上。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而成为游览胜地。乾隆十四年(1749年)冬,乾隆帝为其母祝六十寿辰,将该处湖山按照园林创意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与治理,将湖面向东北扩展,重筑东堤,并在湖中模仿杭州西湖苏堤新筑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西堤,使水面一分为三,名曰昆明湖。同时,将挖湖的泥土按造园布局的需求堆筑成山,名曰万寿山。又经十余年土木之功,终于建成了以湖光山色蜚声于世的大型皇家园林——“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的巨额银两在其废墟上重新修建,并改名为“颐和园”。西堤上有六座桥,称为西堤六桥,从北向南排列为: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堪称六桥之冠的玉带桥是六桥中唯一的拱圈结构石桥,桥身、桥栏选用青石和汉白玉雕砌,桥高出水面十米有余,拱高而薄,形成流畅挺拔的曲线,桥身青白如玉,宛若一条玉带,幽雅秀美,故而得名。徐扬(生卒年不详),字云亭,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弘历南巡,徐扬恭献图册,得到皇帝的赏识并因此入宫供奉,在如意馆供职达26年之久。擅长人物、花鸟、楼阁,官至内阁中书。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汪由敦(1692—1758年),字师苕,一作师茗,号谨堂,一号松泉,浙江钱塘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以庶吉士迁内阁学士,直上书房。乾隆时期授侍读学士,累迁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谥“文端”,赠太子太师。记诵淹博,学问渊深,文辞雅正。善书法,以馆阁体著称于时,金川、准噶尔两役廷谕皆出其手。兼工篆、隶。去世后乾隆皇帝赋诗怀旧,命将其书排次上石,名《时晴斋帖》。《周礼》官名,掌管王室库藏。清代内务府简称“内府”,管理皇家事务。清代中央修纂图籍的管理机构——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管辖,故武英殿刊刻的书籍或翰林编修们缮写刊刻的图书习惯上称为内府刻本或内府写本。
前隔水是本幅前面一段有装饰性的绫裱。

或称“隔界”,是为了使“天头”、“引首”与“画心”不致紧接在一起而相隔的镶条,亦增加了美观之效果。
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后隔水是本幅后面一段绫裱,与前隔水都是装裱手卷必须的一部分加工装饰。

清高宗内府所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称为希世之珍,并藏在养心殿“温室”,颜曰“三希堂”。

文章标签: 乾隆 玉带桥 徐扬 内府 隔水 皇家 方印 白文

猜你喜欢

牡丹山鹤
姑苏繁华图卷二版
姑苏繁华图卷货单
姑苏繁华图卷一版
乾隆南巡图卷六
玉带桥诗意图卷
乾隆南巡图卷二
牡丹山鹧
徐扬乾隆皇帝南巡图卷之返回京师
西亭春艳图
白海青
花鸟立轴
山水扇面
无量寿佛图
月嫦娥扇面
芝昜东湖图卷
山水十开
晴沙集影图
1.3860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