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解释宇宙分为天、地、水三界,分别以天官、地官、水官掌管。到北魏时以三官配三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定为天官诞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地官诞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水官诞辰为下元节。
本义为上元节之夜。由于此夜民间习俗喜吃汤圆,后乃把汤圆称为元宵,更把上元节称为元宵节。汤圆,先秦已有类似食品,唐代称面茧,宋时称“圆子”或“团子”,当时已很盛行,有合家“团圆”之意。吴大澂(1835—1902年),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苏州人。曾官至广东、湖南巡抚。善山水、花卉,用笔秀逸,兼善篆刻。喜收藏,精于鉴别,尤能审译古文奇字。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吴门,父亲恒古、伯父贞吉均善画。他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博学宋元诸家,自成一格。一生布衣,优游林下,为人敦厚,笃于友谊,性情随和,胸襟磊落,是吴中众望所归的贤达长者。
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40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60岁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他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陈道復(1483—1544年),原名陈淳,字道復,后以字名,更字復甫,号白阳、白阳山人,江苏苏州人。早年作画学元人之精工,后改走米芾写意一路。画山水淋漓飒爽,不落蹊径。尤妙写生,但以写意为多,风格奔放纵逸,喜用淡墨,往往以一花半叶而得神妙。画史上将其与徐渭并称为“青藤白阳”。陆叔平(1496-1576年),即陆治,字叔平,苏州人,因居包山,又号包山子。善行、楷书,尤善绘事,工写生,点染花鸟竹石,往往天造,风貌精致逼真。山水喜仿宋人笔意,但未及神化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