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山水图》轴,明,董其昌绘,绢本,设色,纵117厘米,横46.1厘米。本幅行书自题三则。右上方题:“以水笔蘸墨成画,亦泼墨之小变。丁未秋七夕前二日,玄宰画题。”下钤“董其昌印”。引首印“画禅”。丁未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这一年董氏53岁,即辞去湖广学政的第二年,闲居里中时画此图。左上方题柳宗元七言诗《渔翁》一首:“渔翁夜向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人)心云相逐。董玄宰。”(原诗见《全唐诗》卷三五三)下钤:“太史氏”、“董其昌”。左中部题:“士抑兄时以不多得余画为恨。此图为儿子和所藏,陆君策殊演赏鉴,欲夺。余谓当衮多益寡,且使士抑得以夸君策。君策自工画,又无事,此布教也。辛亥春正二日董玄宰。”辛亥为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董其昌时闲居里中。藏印有“柯亭鉴赏”、“蔡氏收藏”、“古歙洪易门鉴赏印”等。此图又名《西岩晓汲图》。画面左虚右实,半壁以S形构图画危崖巨耸,给人以新奇感。崖下近树数株,湖水寂静无波,芦荻中点缀小舟,崖上松柏丛丛。此图以石青、石绿敷染勾画,芦荻、渔舟用细笔勾出,树叶用没骨法,浓淡融合,富于变化。山石用润笔连皴带擦,突出了奇峰。作品墨色苍润,静穆清幽,为董氏中期的得意之作。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主色的山水画。其特点是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存世最早的作品是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宋代的赵伯驹、赵伯骕等画家均以青绿山水画而名闻于世。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旧称农历七月七日晚为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二星在鹊桥相会的日子。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亦称督学,俗称大宗师。清初沿明制,于各省设督学道,凡由翰林科道出身任用者为学院,由部属等官任用者为学道。雍正四年(1726年)规定各省督学俱改为学院,称提督某省学政,属于钦差之官,例以翰林侍读、侍讲、编修、检讨、各部侍郎、京堂及科道等官有进士出身者充之,各带原衔品级。掌一省之学校、教习及教育行政、考试诸事。三年任满更代。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出身于中层官吏家庭,21岁中进士,任校书郎、蓝田尉、监察御史等职。他参加了永贞革新,失败后遭迫害,初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10年后任柳州刺史,死于柳州任上,时年46岁。后人亦称他为“柳柳州”。在思想上,他反对天命论,主张儒佛融全。在文学上,他提倡文以明道,反对骈体文。他在散文创作方面以山水游记著名,被后世列入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并称“韩柳”。作品有《柳河东集》。清康熙年间,彭定求等人奉敕编纂唐代诗歌总集,共收二千三百多位诗人作品,有帝王后妃至民间之作共四万八千余首诗,计九百卷。

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笔为骨,直接以彩色描绘物象。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代杨昇擅此法。明代董其昌、蓝瑛等仿之。

文章标签: 董其昌 作品 书画

猜你喜欢

杜甫谒玄元皇帝庙诗
芳树遥峰图
仿古山水册6张 山水图
仿古山水册
仿古山水册8张
仿黄子久江山秋霁图卷
仿宋元人缩本画跋册14开86
封泾仿古图
临米芾方圆庵记
渔笛图
苏惠回文凯旋诗
独钓图
渭滨垂钓图
赴会东
帝释梵天东
梅石图
仿王蒙山水
五相观音图
0.5279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