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米云山图》扇页,明,李流芳绘,金笺,墨笔,纵17.7厘米,横54厘米。扇页有自题:“丁卯秋日仿米家山。李流芳。”钤“李流芳印”白文印。此图与故宫藏李氏《山水图》扇页绘于同一年,即明天启七年(1627年)。它是李氏晚年仿宋代米芾、米友仁“墨戏法”绘制的烟雨变幻山水图。扇面中的远山运用“落茄皴”(即“米点皴”)点染,饱含水分的墨笔横点,点点相叠,积染成形,不仅增强了画面的水气迷蒙感,丰富了山峦的远近层次,同时也表现出群山于苍茫中的雄伟气势。近景的树木亦以墨气淋漓的卧笔横点,灵动的墨点既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结成片,它们以不求形似的笔墨,表现出的是“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的诗意。李流芳(1575-1629年),字茂宰,又字长衡,号檀园,又号香海,晚年自称慎娱居士。其先为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于嘉定(今属上海),与唐时升、程嘉燧、娄坚并称为“嘉定四先生”。往来于常熟间,与钱谦益相友善。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后因阉宦专权,遂绝意于仕途。为人以孝友称于时,文品更为士林所翘楚。工诗,擅书法,尤精篆刻,与何震齐名。复工画,善山水,宗法宋元,逸气飞动,颇具吴镇风神。为“画中九友”之一。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襄樊),晚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地方官,宋徽宗时任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精书画,绘画擅长水墨山水,作泼墨云山,自云:“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米芾《画史》)创“米家山”。他善用墨法,董其昌评:“老米画难于浑厚,但用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尽得之矣。”(《容台别集》)所创“米点山水”意过于形,极富笔墨情趣,使山水之格为之一变。
书法初宗二王、颜真卿,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用笔变化多端,有“八面出锋”之誉,结体欹侧多姿,具真率自然之趣,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家”。
米友仁(1074—1153年,一作1086—1165年),南宋书画家。一名尹仁,字元晖,晚号嫩拙老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长子,人称“小米”。早年即以擅长书画知名,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官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高宗赵构曾命他鉴定法书,但其鉴别书画之际“往往有一时附会迎合上意者”。善行书,人谓其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家子弟,自有一种风格。其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略有变化,别具面目。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构成“烟云变灭,林泉幽壑,生意无穷”的画面,强调“借物写心”,崇尚“平淡天真”,运笔草草,自称“墨戏”,对后来“文人画”中的笔墨纵放、脱略形状颇有影响。自题于《潇湘图》长卷中称:“夜雨欲霁,晓烟既泮,则其状类此,余盖戏为潇湘,写千变万化不可名神奇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