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图》扇页,元,夏永作,绢本,墨笔,纵25.2厘米,横25.8厘米。

本幅自识:“至正七年四月二十二日錢唐夏明遠畫並書。”鉴藏印“儀周珍藏”、“秘奇閣圖書”。裱边钤“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

画家采用虚实相对的对角线构图,高三层的岳阳楼被安排在画幅的左侧,而于右侧留下一片空白,巨壑空茫,远山一带,取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意,整幅笔法秀劲细密,巧妙地把直线、横线、斜线、弧线等各种线条有机地结合,通过轮廓的轻重,线条的疏密,清楚地交代出楼阁远近纵深的层次感和“向背分明”的体积感,比例构造准确合度,飞檐、梁柱、斗拱、围栏等细节描写具体而精致,让观者有几可走进画中之感。舍弃设色而纯用白描的表现手法,使得画面虽千繁万复却不显阻滞拥塞,盈尺之间,明洁素雅,美仑美奂。其精整工细的线描,正可谓“细若蚊睫,侔于鬼工”,这种纯以墨笔白描界画建筑的手法到元代以后已成为绝响,以至于清人李佐贤误以为此图是宋人所为:“《岳阳楼图》,界画精巧,飞阁层檐,一丝不乱,楼中人物,纤悉具备,殆类鬼工……此等书画,乃宋人绝技,元明以后,已成《广陵散》矣。”

此幅右上以蝇头小楷题写《岳阳楼记》全文,这些题字同样“小如蚁目”、“细若标针”,与其细密的画风相和谐,同时补充了画意,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抒情效果,这也是夏永对中国古代界画发展的一大贡献。

《石渠宝笈·续编·养心殿》著录。位于今湖南省境内,相传最早为三国时东吴名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军台,更因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而著称于世。岳阳楼高三层,依山傍湖而建,东临碧波万顷的洞庭湖,西靠浩浩荡荡的长江,于其上俯瞰,碧波万顷,气势恢弘。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夏永(生卒年不详),字明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界画楼阁取法元初宫廷画家王振鹏,擅长以墨笔白描法绘建筑,而独以小幅见长。
全称太上皇帝,即皇帝之上的皇帝,一般由在位皇帝的父亲充任,是皇权与父权相妥协的产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太上皇的人先做皇帝,然后将帝位让给儿子(当然也有例外)。此种让位,古代称为“内禅”,以示与因将帝位让于异姓(实际上是被武力篡夺)从而导致改朝换代的“禅让”不同。“太上皇”一词最早出现于秦代。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自号始皇帝,追封其父秦庄襄王异人为太上皇,实际上异人并未当过皇帝。第一个真正的太上皇是后凉太祖吕光,公元399年12月,吕光病重,于是将帝位让给儿子吕绍而自称太上皇。历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后,于1796年自愿传位于嘉庆皇帝。孟浩然(689—740年),唐代诗人,襄阳(今属湖北省)人。曾游历东南各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
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指用墨线勾画物象,不施任何色彩者,名为“白描”。

指依靠界笔直尺划线的绘画。以宫室、楼台、屋木等建筑为表现对象,又称“宫室”、“屋木”。李佐贤(1807—1867年),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人。道光十五年进士,官汀州知府,授翰林院编修。嗜古精鉴,善画竹石。
又名《广陵止息》,琴曲。三国稽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后稽康因不满司马氏专权被害,临刑前索琴弹奏此曲,之后此曲失传。

《岳阳楼记》系北宋名臣范仲淹之代表作。时值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朝内党争激烈,奉命主持新政的范仲淹被贬放邓州,恰逢好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请范仲淹作记,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由此诞生。文中著名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反映了作者忠君爱民的思想感情。《岳阳楼记》在被后人吟诵的同时,也常成为书法作品的书写内容。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

文章标签: 岳阳楼 岳阳楼记 白描 皇帝

猜你喜欢

阿房宫
映水楼台图
岳阳楼图
夏永丰乐楼图页
夏永映水楼台图页
夏永岳阳楼图页
元 夏永 滕王阁图散页
烟云集绘册-元人映水楼图页
夏永岳阳楼图页
具区林屋图
山水图
扶醉图
高高亭图
三峡瞿塘图
夏山過雨圖
起居平安图
竹林大士出山图
罗浮山樵图
0.5390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