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庄士敦(1874--1938年),英国苏格兰人,本名Johnston,SirReginaldFleming,中文名庄士敦,字志道,牛津大学文学硕士。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来中国,曾先后任香港总督秘书和英租界山东威海卫高级专员等职。1919年3月,经前两广总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之子李经迈推荐,由当时中国大总统徐世昌与英国公使交涉,被清皇室聘为逊帝溥仪的英文教师。授课地点在奉先殿西侧的毓庆宫。庄氏能讲一口流利的北京话,对中国历史、文学都很熟悉,曾游历中国很多名胜古迹,对中国文化怀仰慕之情。他虽是英文教师,但教给溥仪的不仅仅是英文,还介绍了很多西方文化,如英国的服饰、习俗、家具、钢琴、留声机、电影、自行车、近视眼镜等。他通过画报向溥仪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先进武器,并向溥仪介绍君主立宪制模式。溥仪深受庄士敦的影响,同时也很欣赏庄士敦,曾赐他头品顶戴、毓庆宫行走、紫禁城内赏乘二人肩舆等殊荣。庄士敦当即做了一套清朝的袍褂冠带,并穿戴拍照送给亲友。平时对溥仪每言必称皇上,开口便称陛下,俨然一中国臣民。溥仪被逐出宫后,1924年11月,庄士敦还曾协助溥仪从醇亲王府逃往日本公使馆。庄氏在中国期间,前后侍从溥仪往来于北京、天津之间共13年,对于清廷的晚景、皇室的内幕以及溥仪出宫前后的情况耳闻目睹,了解得最为详细。庄士敦于1930年返回英国。1931年他以英国一代表团成员的身份来中国时又会见了溥仪。庄士敦回国后,写作了《紫禁城的黄昏》一书,出版后轰动一时。此外还有《佛教徒的中国》、《儒教和近代中国》、《威海卫狮龙共存》及其它介绍中国情况的著作多部。1938年因病去世。康熙十八年(1679年)为太子所建的太子宫,后为诸皇子读书之所。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永琰被乾隆帝立为皇太子后再度住进此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