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官釉绶带耳葫芦瓶,清乾隆,高25.8厘米,口径2.8厘米,足径8.2厘米。瓶葫芦式,上小下大,束腰处模印莲瓣纹,瓶体两侧饰有细长的绶带耳,通体满施茶叶末釉。底阴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厂官釉为高温结晶釉,始烧于唐代。制作时将釉料中含铁、镁的着色剂挂于坯胎上,经一次高温烧制而成。釉面呈黄绿色泽,釉中散布不规则的黄色星点,有的酷似茶叶末,有的颇似鳝鱼皮,有的如蟹壳色,因此又有茶叶末、鳝鱼黄、蟹甲青等名称。清乾隆时期厂官釉颜色品种繁多,如鳝鱼黄、蟹甲青、茶叶末釉等。此瓶为传统样式,釉面呈黄绿色,古朴雅致,为典型的乾隆朝官窑制品。瓶的一种式样,因形似葫芦而得名。多为陈设用品。“葫芦”音近“福禄”,有书“大吉”二字者,为祈求吉祥福禄之意。宋代南北方均有烧造,元以后景德镇大量烧制葫芦瓶,有八方形、上圆下方形、扁腹形、长腹形等,尤以明嘉靖时期为多。

为笔头形状之一种。笔头尖部细长、腰部粗壮、状似葫芦的毛笔通常称为葫芦式。

束腰,明清家具部件名称。原是须弥座上枭与下枭之间的部分,在家具上指面框和牙条之间缩进的部。束腰是我国传统家具造型的典型式样之一。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以刻有花纹的印模在成型后半干的坯体上压印,使花纹印到坯体上,施釉烧成后,胎上的印纹在釉层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称“模印”。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又称鳝鱼皮,为黄、绿相间而偏黄的结晶釉。其形成机理是釉中的铁、镁与硅酸化合而产生结晶,以其色如鳝鱼皮而得名,俗称“鳝鱼黄”。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乾隆时期产品为多,是这两朝的官窑制品,故这类器物的器底刻有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款。

文章标签: 葫芦 时期 乾隆 茶叶 家具

猜你喜欢

五彩牡丹玉兰纹花觚
紫砂小圆壶
藕荷地粉彩花卉纹捧盒
宜兴窑紫砂泥绘花卉方花盆
紫砂僧帽壶
五彩人物长方瓷板
宜兴窑紫砂花口花盆
青花兔纹浅碗
粉彩壁瓶2
粉彩描金云蝠转心瓶
宜兴窑紫砂双螭福寿水丞
绿地粉彩花叶式笔掭
仿定窑白釉划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
黄地红蝠金团寿字纹盖碗
五彩祝寿图挂屏
宜兴窑凸竹纹盖罐
黄地蓝寿字纹盘
五彩朵兰怪石纹筒式瓶
0.7858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