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清乾隆,高4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2.2厘米。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以青花为饰。里外口沿下均绘双线。盘心青花双圈内绘松、竹、梅及山石图,周围衬以灵芝、小草。盘外壁绘庭院人物,一仕女坐于庭院中,二小童在院内嬉戏玩耍,有洞石、盆景、栏杆、椿树等相衬。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清乾隆时期,随着仿古风尚的兴起,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了一大批仿明宣德时期的青花松竹梅纹盘,它们的形制、大小、纹饰布局与原器完全一样,有的写款识,有的不写款识。款识有两种,一种书“大明宣德年制”款,另一种书“大清乾隆年制”本朝款。

与宣德青花盘相比,仿品釉面洁白,青花色泽鲜艳,宣德盘则青花的颜色深邃宁静,有着水墨画般的效果。仿品盘心的纹饰整体比原器要小,采用了绘画中的皴法来表现山石的立体感,山石显得较为坚硬,仕女、小童的画法略微拘谨。总之,宣德青花盘具有洒脱飘逸的韵味,而乾隆时的仿品则带有乾隆官窑青花的时代特征。明宣德朝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色泽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著称,被认为是明代的素花瓷器之冠。宣德青花所用青料为“苏泥勃青”,烧成后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与浓艳的青色相映成趣。宣德青花的图案装饰,继承、融合了元代青花的笔绘画风,并渐趋典雅、秀丽。其纹饰以花果纹为主,很少描绘人物。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仕女”始称“士女”,其原初的语义指未婚的男女,后来泛指男女。至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录绘画作品时已开始用“士女”一词,它代表了一种题材内容,在当时,这类画作主要内容是描绘贵族妇女。宋代以后,“士女”与“仕女”并用,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其义指相貌秀丽的美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明清两代的官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厂内分工计23作,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

文章标签: 青花 宣德 景德镇

猜你喜欢

德化窑白釉暗花胆式瓶
五彩狩猎图长方瓷板
宜兴窑紫砂御题澄泥套砚
紫砂僧帽壶
宜兴窑项圣思款紫砂梅花诗句杯
宜兴窑紫砂椭圆花盆
粉彩婴龙灯图瓶
青花人物图长方瓷板
德化窑白釉葫芦式壶
仿定窑白釉划花龙凤纹胆式瓶
黄地粉彩菊花纹圆花盆
粉彩描金云蝠转心瓶
广窑荷叶式洗
黄地粉彩梅鹊纹圆瓷片桌心
粉彩壁瓶1
黄地粉彩五福捧寿纹奓斗
仿定窑白釉划花海水双鱼纹折沿洗
宜兴窑紫砂花口花盆
0.5984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