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地粉彩勾莲纹佛塔,清乾隆,高43.4厘米,底边长18.3厘米。此塔为藏式塔。顶饰如意宝瓶,下为粉色地宝盖。宝盖下是十三相轮,象征十三天。十三相轮及塔身均施霁蓝色釉地,上以金彩描绘勾莲、兽面及璎珞纹等。塔身内空,一侧开有欢门,内可放置佛像。最下是粉彩须弥方座,饰有缠枝、蕃莲等图案。塔座内空,可放置佛经。此塔属于供养塔,一般置于佛前供案上,以示观想。根据它的制作工艺、瓷质、釉色、图案等分析,应是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宫廷佛堂烧造的。釉上彩品种之一。与五彩相对而言,故亦称软彩。创烧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粉彩在彩绘中以渲染表现明暗,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饮流斋说瓷》中说“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粉彩的施绘工艺是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彩料有用芸香油调合。乾隆时的清宫档案对粉彩则称之为“洋彩”。

景德镇窑生产的明清瓷器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图案。常见于青花、彩瓷上,是把单独的花朵以勾线连结起来,构成具有多变的形式活泼或具图案效果的纹饰。

唐宋之时,工艺品上大量出现花卉图案,这一习俗一直影响到明清,莲花纹成为器物上最常用的花卉纹饰之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清代的一些莲花图案或蕃莲图案在花卉旁往往带有细长的枝蔓,称之为勾莲纹。

由宝石、珍珠和贵重金属串联起来的环状物,古代南亚次大陆有地位的人们与我国古代贵族常佩带。在佛教造像里菩萨身上多披挂璎珞。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璎珞原是用丝线将珠石编串成多缕的颈部装饰物。《晋书·林邑国传》载:“其王服天冠,被璎珞。”将璎珞形像用于塑像或其它器物作装饰纹样称璎珞纹。其始见于元代宗教人物的瓷塑上,明清两代在青花、五彩、珐华器上大量出现。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具有西域风格的莲花图案。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明清两代的官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厂内分工计23作,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

文章标签: 图案 景德镇 璎珞 乾隆

猜你喜欢

五彩人物长方瓷板
宜兴窑紫砂茶壶
仿定窑白釉三牺尊
蓝地墨彩花鸟纹方胜式花盆
青花洞石楸叶诗句盘
青花兔纹浅碗
斗彩缠枝莲兽耳壁瓶
宜兴窑紫砂树根式梅花花盆
五彩花鸟长方瓷板
粉彩壁瓶2
茄皮紫釉暗花云龙纹盘
德化窑白釉葫芦式壶
五彩祝寿图挂屏
宜兴窑紫砂双螭福寿水丞
黄地粉彩菊花纹圆花盆
绿地粉彩藤萝花鸟纹圆盒
五彩祝寿图插屏
德化窑白釉暗刻牡丹纹盘
0.4965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