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缠枝花纹三足洗,清雍正,高5.4厘米,口径17.5厘米,足距13.5厘米。洗直口,浅壁,平底,下承以三足。外底留有9个细小支钉痕。内施白釉,外壁斗彩缠枝莲纹装饰。三足上均绘折枝菊纹。外口沿及近底处均画青花弦线两道。外底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真正的斗彩则成熟于明成化年间。成化釉上彩一般有三四种,多则达六种以上,色彩较鲜艳。它是以青花料在瓷坯上双勾出花鸟、禽兽、人物的轮廓线,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填入彩料,再入窑经低温烧成。斗彩瓷器以小件杯、碗、高足杯为主,大件瓷器较少。清代斗彩瓷器以雍正斗彩为代表。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烧窑用的支具之一。有些瓷器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在器底以三或五枚细小尖锐的支钉等距支住器物,入窑焙烧。烧成后器底留有细小的露胎支钉痕。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文章标签: 瓷器 青花 中国 装饰

猜你喜欢

黄地粉彩五蝠捧寿团纹盅
青花人物图长方瓷板
青花云龙纹炉
绿地粉彩荷花纹花盆
五彩加官晋爵图长方瓷板
紫砂小圆壶
青花兔纹浅碗
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
宜兴窑紫砂泥绘花卉方花盆
青花“加官进爵”图盘
五彩山水人物瓶
青花洞石楸叶诗句盘
蓝地描金开光粉彩山水兽耳瓶
黄地粉彩红蝠纹碗
黄地描金红蝠纹盅
藕荷地粉彩花卉纹捧盒
茄皮紫釉暗花云龙纹盘
黄地红蝠金团寿字纹盖碗
0.7044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