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红釉洗,清康熙,高3.9厘米,口径8.2厘米,足径7.5厘米。洗敛口,圈足。里施白釉,外施豇豆红釉,有绿色苔点。足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豇豆红釉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用还原焰烧成,为清康熙时期铜红釉中的名贵品种。其基本色调如成熟豇豆的红色,故名。成品有高下之分,上乘者称“大红袍”;略次者,釉色中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及绿苔,又称“美人醉”或“美人霁”;下品呈色暗褐,称“驴肝”、“马肺”。豇豆红烧成难度很大,只能由官窑少量生产,仅供皇室内廷使用,且无大件器物,最高不过20厘米。豇豆红釉是创烧于清康熙时期的名贵的高温铜红釉,因其呈深浅变化的粉红色,有时掺杂绿斑或色晕,恰似豇豆色泽,故名。又有“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脸”等美名。颜色釉品种之一。其以铜为呈色剂,经还原焰高温一次烧成。红釉于北宋初年已出现,但呈色不太稳定。真正纯正、釉色稳定的红釉是景德镇窑在明初创烧的鲜红釉。嘉靖年间又创烧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釉。

铜红釉为高温釉,铁红釉为低温釉。高温红釉种类很多,按色泽分别称宝石红、霁红、豇豆红、郎窑红。如按其发展状况,则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嘉靖矾红、康熙的郎窑红和豇豆红较为著名。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在烧窑时窑内的通风不良,缺少气氛,如含铜的釉,在还原焰中出现红色。

广义即为宫廷。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

文章标签: 豇豆 高温 青花 红釉

猜你喜欢

白地墨彩花蝶纹圆盆、奁
绿地粉彩藤萝花鸟纹圆盒
广窑狮耳炉
仿定窑白釉划花海水双鱼纹折沿洗
紫砂茶壶
黄地粉彩红蝠纹碗
宜兴窑紫砂椭圆花盆
宜兴窑凸竹纹盖罐
文竹釉开光双耳壁瓶
青花团花纹摇铃尊
青花人物图长方瓷板
绿地红彩云龙纹盘
粉彩花蝶纹扇式盆
仿定窑白釉划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
宜兴窑邵亮生款紫砂圆壶
宜兴窑项圣思款紫砂梅花诗句杯
宜兴窑惠梦臣款紫砂菊瓣壶
藕荷地粉彩花卉纹捧盒
1.2352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