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阿拉伯文出戟瓶,明正德,高23.2厘米,口径3.4厘米,足径9厘米。瓶磨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颈及腹各饰凸起的戟6道。通体以斗彩为饰,颈部3层纹饰,上饰青花回纹,中为如意云头纹,下绘变形蕉叶纹;腹部凸戟间饰6个圆形开光,内饰青花阿拉伯文,开光四周饰如意云纹及花卉纹;胫部及足墙处绘上仰的如意云纹及蕉叶纹,与颈部花纹相呼应。底心微凹,旋削纹清晰可见,无款。斗彩是明代彩瓷大发展的标志之一,是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陶瓷新工艺。明代成化斗彩久负盛名,以后鲜有烧造。此器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内平涂绿彩,少量红彩点缀其间,色彩鲜艳明快,装饰风格独特。我院未收藏完整的正德斗彩器。此瓶虽口部短缺,但仍不失为一件珍品。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品种。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真正的斗彩则成熟于明成化年间。成化釉上彩一般有三四种,多则达六种以上,色彩较鲜艳。它是以青花料在瓷坯上双勾出花鸟、禽兽、人物的轮廓线,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填入彩料,再入窑经低温烧成。斗彩瓷器以小件杯、碗、高足杯为主,大件瓷器较少。清代斗彩瓷器以雍正斗彩为代表。

器身凸起扉棱谓之出戟。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四方连续图案最小单位的完整纹样。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装饰纹样的一种。一端尖锐,一端较宽,作蕉叶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称,蕉叶即芭蕉叶。

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文章标签: 青花 彩瓷

猜你喜欢

青花锦地花卉壮罐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青花缠枝莲纹花浇
青白釉笔山
青花竹石纹碗
青花缠枝莲双环耳宝月瓶
青花菊瓣纹碗
祭蓝釉白花鱼莲纹盘
青花园景花卉纹盘1
翠青釉三系盖罐
甜白釉僧帽壶
青花海水纹香炉
影青暗花缠枝莲纹碗
仿官釉笔山
宜兴窑仿钧天蓝釉莲花式洗
彭城窑仿定窑白釉弦纹三足樽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仿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碗
0.7986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