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天蓝釉玉壶春瓶,北宋—金,高16.7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4.7厘米。瓶撇口,细长颈,溜肩,垂腹,圈足,足心内凹。通体施天蓝色釉,近底处垂釉明显。圈足内素胎无釉。钧窑素被认为有“官”、“民”之分,“官钧”多烧造宫廷陈设用瓷,以供御赏;“民钧”则大量烧造碗、盘、瓶、罐等日用生活用瓷,深受北方民间百姓的广泛喜爱。这两种钧瓷因性质不同、生产目的不同,所以造型、质地和装饰风格有很大区别。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北宋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数目字,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号,还有的刻有“奉华”等字样。

属于高温颜色釉,从天青釉演变而来,创烧于清康熙年间,色调似天空之蔚蓝色,故称“天蓝釉”。天蓝釉含钴量在1%以下,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对呈色均有影响。

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最早出现于元代,但传世品不多。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以“玉壶先春”得名,指造型为撇口、细颈、硕腹、圈足的瓶式。玉壶春瓶以随时代变化而不同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时代特征明显。隋代已经出现。宋代定窑、龙泉窑、景德镇窑、汝窑、耀州窑、钧窑都有烧制。玉壶春瓶亦有带盖者。与早期相比,明、清景德镇窑制品胎薄体轻,釉色莹润,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素三彩诸多品种,非常精美。宋至元代玉壶春瓶用做酒器,明、清时渐变为陈设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各地的青瓷窑场使用的青釉是由石灰石和瓷土配成的石灰釉。其特点是在高温下粘度小,易于流动,形成垂流的现象,谓之垂釉。

文章标签: 玉壶 春瓶

猜你喜欢

北方窑系钧釉小盏托
Amphora型花瓶与程式化的花朵_Amphora-Type Vase with Stylized Flowers 21721
菜鸟与神话中的牛(Xiniu)在波浪中观看月亮和星座_Dish with Mythical Bovine (Xiniu) amid Waves Viewing the Moon and Constel
钧窑天蓝釉三足炉
定窑白釉印花莲池鸳鸯图折沿盘
耀州窑吴牛喘月纹碗
碗与牡丹卷轴_Bowl with Peony Scrolls 21483
碗_Bowl 21467
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
定窑白釉刻乾隆御制诗天禄流云纹方洗
鸳鸯叶菜_Foliated Dish with Mandarin Ducks 147016
牡丹卷轴豆形枕头_Bean-Shaped Pillow with Peony Scroll 59461
杯子和立场_Cup and Stand 193042
三脚架香炉_Tripod Censer 12517
白釉剔花花鸟纹枕
带牡丹喷雾的细长瓶花瓶(Meiping)_Elongated Bottle Vase (Meiping) with Peony Sprays 51423
定窑白釉印花吴牛喘月图盘
刻牡丹纹方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