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窑黑釉盏,宋,高6.5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4.5厘米。

盏敞口,深腹,圈足。内外施黑釉,釉色均匀,釉面呈现出细丝状条纹,仿如小兔的毫毛一般,故称“兔毫”纹。口沿处失釉呈酱色,外壁施釉不到底,釉厚凝聚处呈泪痕状,近足处及足底素胎无釉。

我国是茶的故乡,早在三国时期民间就有饮茶的习俗,至宋代饮茶之风盛行,上至宫廷,下至平民,无不喜好饮茶。王安石在《议茶法》中称:“茶之为民用,等于料盐,不可一日以无。”当时斗茶之风颇盛。宋代的茶叶通常制成半发酵的膏饼,饮用前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在茶盏内,再沏以沸水,水面会沸起一层白沫。斗茶者先要斗其茶色,以青白为胜。其次斗其水痕,以茶汤在茶盏周围沾染一圈茶痕,先退去者为负。黑釉茶盏衬托白色茶沫最适宜斗茶,因而受到斗茶者的喜爱。南、北方瓷窑大量烧制黑釉茶盏,尤以福建北部地区最为突出,福建建窑黑釉茶盏一度曾为宫廷御用。

此器为福建福清窑烧造。福清窑黑釉茶盏釉色漆黑光亮,兔毫纹向外放射,极为美观。由于施釉时釉浆稠厚,在浸蘸过程中,釉水下流而形成的现象。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庆历时期进士。初知鄞县,颇有政绩。神宗继位,王安石上书陈述各项制度的弊端,阐明改革主张。熙宁二年(1069年)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开始推行青苗、均输、市易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新政屡遭阻碍。熙宁七年(1074年)、九年(1076年)先后两次罢相,后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元丰三年(1080年)封荆国公,世称“荆公”。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或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或评价人物,或寄情山水,皆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富有感情色彩,既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又使具体的记事增加了思想深度,布局灵活而又曲折多变。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出了不平之声。后期多写景诗、咏物诗,抒发一种恬逸的情趣,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行世。建窑是我国宋代著名的以烧造黑釉瓷器而闻名于世的瓷窑,其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废品堆积散布于池中村、后井村周围的芦花坪、大路后门、源头坑、牛皮仑、营长墘(又名社长埂)、庵尾山(又名庙尾山)等处山坡上,范围达10余万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建窑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与发掘,特别是1960年10月、1977年夏、1989年5月至1990年5月、1991年10月至1992年4~7月的四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清理了10几座龙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瓷器标本以及窑具、工具标本,为研究建窑的烧瓷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证明,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当时以烧造青釉瓷器为主,兼烧少量黑釉瓷。宋代是建窑的兴盛时期,大量烧造黑釉茶盏,兼烧部分青釉、青白釉瓷。元代以后,建窑渐趋衰落,至清代,曾一度烧造青花瓷器。

宋代建窑主要烧造为适应当时“斗茶”需要的黑釉茶盏,依据釉面上所形成的氧化铁结晶斑的不同,品种有“兔毫”、“鹧鸪斑”、“曜变”等称谓。宋代文人曾写诗赞美过建窑鹧鸪斑盏和兔毫盏。如蔡襄撰《试茶》曰:“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雪冻作成泥,云间未垂缕。”陈蹇叔撰《郎中出闵漕别送新茶》曰:“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在黑釉瓷器上透出黄棕色或铁锈色条纹,状如兔毫,故名。兔毫是黑釉的名贵品种。兔毫在宋初即已出现,历代诗文中提到的“玉毫”、“兔毫斑”、“兔褐金丝”等都是兔毫的不同名称。福建省很多瓷窑都烧制带兔毫纹的黑盏,名曰“兔毫盏”,以建阳窑的产品最为著名。

文章标签: 茶盏 黑釉 王安石 瓷器 时期 烧造 遗址 鹧鸪 主张

猜你喜欢

余杭窑青釉菊花小盒
钧窑鼓式三足洗
磁州窑白地黑花竹纹枕
当阳峪窑白釉剔花瓶
龙泉窑五孔盖瓶
吉州窑剪纸贴花小碗
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
耀州窑酱釉碗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唾盂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
哥窑葵花洗
官窑青釉方花盆
当阳峪窑剔花缸
钧窑天蓝釉三足筒式炉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蟠螭纹洗
磁州窑白釉绿彩狗
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
绿釉三彩划花人物纹枕
0.5243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