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釉鸡头壶,东晋,高20.5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2.7厘米。壶洗口、细颈、鼓腹、平底。肩部一侧置鸡头形流,另一侧置曲柄。与流、柄呈十字交叉的肩部对称置桥形系。通体施青釉。鸡头壶是三国至隋代瓷器中常见的造型,但各时期的鸡头壶均具有特点。总的来说,随着时代的演进,鸡头壶的形体是从矮胖向瘦高发展。与三国、西晋鸡头壶相比,东晋鸡头壶上鸡头的口部由三国、西晋时期的尖嘴变成圆孔形,鸡头也由三国、西晋时期紧贴壶肩而变为颈部立起。三国、西晋鸡头壶上紧贴壶肩的鸡尾在东晋鸡头壶上变为曲柄。在装饰上,三国、西晋时期流行的在壶上模印纹饰的做法已基本消失,而代之以简单的刻划弦纹。这件青釉鸡头壶,造型规整,装饰简练,釉色淡雅,釉面朴实自然,堪称东晋青釉鸡头壶的代表作。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系的一种,在东晋至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器物上较为多见,其外形如梯,内为拱形,如同一座拱桥贴塑在器物的肩部,传统称之为桥形系。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以刻有花纹的印模在成型后半干的坯体上压印,使花纹印到坯体上,施釉烧成后,胎上的印纹在釉层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称“模印”。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文章标签: 时期 鸡头 瓷器 器物 青釉

猜你喜欢

青釉鸡头壶1
青釉羊
越窑系青釉印纹豆
青釉褐斑羊头壶
越窑系青釉双系罐
越窑系青釉褐斑四系壶
数字
数字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1
青釉鸡头壶2
青釉刻花双系鸡首壶
数字
青釉褐斑小盘
山羊(其中一对)
青釉圆盘
一个女人的身影
青釉小耳杯
战士Warrior
0.6220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