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二十度角向右下方略微倾斜的一面土坡上,亭亭玉立着一块石头,也许是晚霞或者朝阳的映照,让它透出些许粉红色的光泽。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太湖石仅仅扮演着松、竹、兰、梅、菊等等备受画家宠爱主角的背景,它有时也出现在仕女们嬉戏的庭院中,有时也出现在皇家的花苑里,或者,儒雅文人书窗前的某个角落中。


但晚明画家蓝瑛,却给了它一个大大的特写。这幅由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红友图》(Red Friend),是蓝瑛为他这位称为“红友”的石头朋友,绘制的一幅肖像。也或许是晚号石头陀的蓝瑛,借用这块石头比喻自己磊落、不群的写照。



蓝瑛《红友图》大都会博物馆藏

这幅“红友”肖像并不小,有两米多长,画幅尺寸为:217.8cm x 73.7cm。整块石头有四处弯折,但整体看上去却姿态挺拔,像是一位婀娜的美女。蓝瑛先用渴笔勾勒、皴擦出石头的关键部位,然后用大面积浅而淡的红色和淡花青晕染,显露出石头的光泽,描绘出石头的肌理效果,同时用墨赭和花青晕染的暗部,也体现了石面与孔洞的体积感和纵深感。



蓝瑛《红友图》局部1


蓝瑛《红友图》局部2

这让这块石头看上去坚硬,但又充满曲折、富有韵律变化。占据大部分画面的这块石头虽然尺寸很大,但并不呆板,而是生动、有趣,充满灵性。


该图左上方有蓝瑛题款,“蓝瑛之印”和“田叔父”钤印两枚。



蓝瑛《红友图》局部3

壹 曾为王季迁旧藏


大都会博物馆资料显示,该画为王季迁家族旧藏,后经美国收藏家Earl Morse夫妇之手,然后于1979年捐赠给大都会博物馆的董事局主席狄龙(Douglas Dillon)。


王季迁(1906——2003年)这个名字对于很多热爱书画的朋友们并不陌生,他上世纪初出生于苏州。明代著名学者、宰相王鏊之兄王鎜(字滌之)是他的第十四世祖。在明朝中期,苏州以吴门画派著名,是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这几位“明四家”生活、创作的地方。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王季迁,耳濡目染,自小就对中国传统书画产生了兴趣。从东吴大学毕业后,他跟随吴湖帆,丰富了鉴赏知识,逐渐成为中国书画收藏大家。王季迁家族所收藏的书画品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美术史,其年代跨宋代至清代,内容涵括甚广,几乎囊括了中国美术史上重要门派和画家的作品。


    明蓝瑛红友图轴
  • 作者: 蓝瑛
  • 年代:
  • 种类: 国画
  • 规格: 图58 5/8 x 18 5/8英寸(148.9 x 47.3厘米)整体安装85 3/4 x 25 5/8英寸(217.8 x 65.1厘米)整体带旋钮85 3/4 x 29英寸( 217.8 x 7
  • 材质: 挂在纸上的滚动墨水和颜色
  • 博物馆: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 收藏 灵感 相似

猜你喜欢

山水十开
澄观图 册12
白云红树图
澄观图册 13张
仿宋元册页 12开
仿张僧繇山水图
江皋飞雪图
临大痴山水图卷
秋色梧桐图
扇面集4张花卉扇面
潇湘白云(书画合璧图)
仿古山水册8张
赤壁图卷
烟笼玉树图
蕉林酌酒图
关山行旅图
风雨归舟图
便面畫選集12张 花巖游騎圖
0.6321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