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吉州窑黑釉兔毫纹碗底残片3180

概述

南宋吉州窑黑釉兔毫纹碗底残片3180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陶瓷文物。吉州窑位于中国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民间瓷窑之一,其产品以独特的装饰技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这件残片虽为底部碎片,但仍能反映出吉州窑在南宋时期的工艺水平与审美特征。

器型与尺寸

该残片呈圆形,直径约为12厘米,厚度约0.5厘米。碗底部分保存较为完整,边缘略有破损,但依然能够清晰辨认出原器型的基本轮廓。碗底中央可见一圈浅凹槽,这是为了增加稳定性而设计的常见结构。整体形状规整,体现了吉州窑匠人对器物形态的精确把握。

釉色与质感

残片表面施有一层深邃的黑釉,釉层厚薄均匀,呈现出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在光线照射下,釉面反射出细腻的光泽,展现出吉州窑特有的沉稳与内敛之美。黑釉中点缀着细密的兔毫纹,这些纹路如同兔子毛发般纤细且富有动感,是吉州窑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技法之一。

装饰技法

兔毫纹的形成需要高超的技艺与精准的控制。工匠们通过在釉料中加入特定的矿物质成分,并在烧制过程中严格把控温度变化,使釉料在冷却时自然裂开,形成独特的纹理效果。这种技法不仅考验了匠人的技术水平,也反映了吉州窑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胎体特征

从残片断面可以看出,胎体质地细腻,颜色偏灰白,与黑釉形成了鲜明对比。胎体表面略显粗糙,但经过多次修整后变得平滑,这表明吉州窑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细节处理,力求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历史背景

南宋时期(1127-1279年),吉州窑正处于鼎盛阶段,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还远销海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此件残片正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典型代表,见证了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和技术进步的成果。

文化意义

吉州窑黑釉兔毫纹碗底残片3180不仅仅是一件实用器皿,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兔毫纹作为吉州窑的标志性装饰元素,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赞美,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这件残片还为我们研究宋代陶瓷工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收藏价值

由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此类残片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尽管仅为底部碎片,但其完整的釉面和清晰的纹饰仍然使其具备较高的收藏价值。对于研究者而言,这类文物更是不可多得的研究对象。

猜你喜欢

定窑白釉单柄杯
官窑青釉方花盆
定窑酱釉花口盘
黑釉油滴釉盘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龙泉窑五孔盖瓶
定窑白釉荷叶式盏托
汝窑天青釉碗
耀州窑印花碗
耀州窑酱釉碗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
景德镇窑青白釉带盖瓶
高丽青瓷龙纹罐
黑釉凸线纹瓶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1
官窑青釉盏托
景德镇窑青白釉倒流壶
钧窑鼓式三足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