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约1626—约1705年),即八大山人,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后又入青云谱为道。通常称他为八大山人,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样的形象,正是八大山人自我心态的写照。八大山人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八大山人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八大山人花鸟画传世极多,成就更高.画法受明代林良、陈淳、徐渭影响。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一花一叶,一鸟一石,结构奇特,生意盎然。在一幅画上,他往往只画一只鸟,或者一朵花。他不只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作画如用兵,全军出动是用兵之法,派几个侦察兵出去也是用兵之法。有时几个侦查兵所担负的任务,关系整个战局。所以用兵,有时不在多或少,而是在于是否用的适时,用得出奇,用得巧妙。八大之画,也就在这三者取胜。他在绘画布局上,如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去补其意。八大能诗,书法精妙,所以他的画,有的画得不多,有了他的题诗,意就充足了。他的画,使人感到小而不少,这便是艺术上的巧妙。 八大花鸟画最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少,也许能有人作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贫,少而不单调,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过少而给读者一个无限的思想空间,这是难有人作到的,八大却具备了如上的要求,但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否则越少越好,艺术又会走入另一条邪径。首先是他在用笔用墨上的功夫。他的用笔由方硬变圆润,饱和墨汁与运笔的方法相结合,一下笔就给人以浑厚丰富之感。他是第一个充分主动利用生宣纸特性以加强艺术表现力的画家。生宣纸的吸水能力强,容易使墨汁扩散(洇),这本来是缺点,而八大却把它变为优点,不但为水墨写意画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而且也创造了人们对水墨写意画的新观念,其功不朽。 其次是形象的塑造。八大的花鸟造型,不是简单的变形,而是形与趣、与巧、与意的紧密结合,所以我们在欣赏时,就不会感到单薄和寂寞。再次是他的布局,特别讲究少许物象在二维空间中摆放的位置。其诀窍是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谓“计白当黑”。与此同时,并充分调动题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对称、疏密、虚实等的作用。他不像一般画家那样,先画好画,然后在恰当的位置题款和押印,而是有总体的规划设想,使每一点都在布局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多,不少,不奢侈,不节约。 八大山人干擦而能滋润明洁。所以在画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与别人放得不一样,同是“滋润”,八大山人与别人润得不一样。如画鱼、鸟,曾作“白眼向人”之状,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其花鸟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本幅作品为晚期代表作、艺术日趋成熟。笔势变为朴茂雄伟,造型极为夸张,鱼、鸟之眼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他画的鸟有些显得很倔强,即使落墨不多,却表现出鸟儿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触,触之即飞的感觉。有些禽鸟拳足缩颈,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态,在构图、笔墨上也更加简略。这些形象塑造,无疑是画家自的写照,即“愤慨悲歌,忧愤于世,一一寄情于笔墨”。他在题黄公望山水诗中写道:“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麻皮树上多。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与宋山河。表现出他的民族意识。 八大山人的绘画,给予后人的影响较大。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一点,不落常套,自有创造。他的大写意,不同于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收。八大严整而能放。他的用墨,不同于董其昌,董其昌淡毫而得滋润明洁,八大干擦而能真滋润明洁。所以在画面上,同是“奔放”,八大与别人放得不一样,同是“滋润”,八大与别人润得不一样。一个画家,其在艺术上的表现,能够既不同于前人,又于时人所不及,这就是难得。八大的绘画艺术,他之所以受到后人较高的评价,道理就在这里。

 “何园”、“真赏”皆是八大山人69—79岁(1695—1705年)时的常用印。 “何园”印——斋名印,是他晚年常用的一方印,据段注《说文》记载:“何,欲为荷”。八大山人爱荷,画荷,隐于荷园,刻用此印,以示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八大山人”印——在他的书画作品中钤用次数最多,其“八大”二字,来源于《八大人觉经》,其意为:“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以上证明此幅花鸟图确定无疑是八大山人晚年精品。 画头题签:八大山人墨笔鹰图真迹狄平子题于平等阁。狄楚青(1873~1941),初名葆贤、又名狄平子,别署平等阁主、慈石、楚卿、狄平、雅、高平子、六根清静人。江苏溧阳人。民国著名书画家、鉴藏家、出版家,家富收藏,精鉴别。 由本幅八大用笔的老辣、落款书迹的化境和印章使用的时间点上推,本幅完成的时间在其77岁之后的年纪(画右下角的压角“真赏”一印为八大1702年后的所用印,刻画主题亦为在存世作品中觅不出第二张“鹰”的作品,曾出版于《八大山人书画集》《八大山人书画编年图目》《南画大成》《中国名画集》。由此可见本幅珍贵不二的程度。

款 识:八大山人写。


猜你喜欢

荷花小鸟图轴
山水轴
墨荷图
山水图册
猫石图
天光云景图册
芭蕉竹石图
宝相观音图
柳禽图
白龙潭
李香君像轴
山水图
山水十开
焦荫纳凉图
山水人物手卷(桃花源图)
溪亭独眺图
2.2248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