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鎏金嵌松石玛瑙熊形镇汉代魏晋以前,古人以席铺地,席地而坐。然而,席在人们落座、起身、挪动时常会移动、倾斜,为避免此类问题,古人在席子的四角放置镇,用来压席,席镇便应运而生。席镇主要流行于秦汉魏晋时期,是古人生活中重要的器物。汉代镇一般用金属铸造,体量不大。为避免勾划到衣物,镇体的基本造型往往接近于一个柔和的半球形。动物形镇,为保持器物的半球形轮廓,常采取蜷屈、盘踞的姿势。此镇为铜质,内部灌铅以便加重,外部鎏金,其间以玛瑙和松石点缀。造型采用了汉代人喜爱的、象征力量的熊,熊面部毛发刻画清晰,整体把肥大、笨拙的熊体处理得憨厚可爱,为汉代较单调的室内布置增添了活泼气氛。
文章标签: 造型 器物 玛瑙 古人 半球形 面部 鎏金 姿势 镇体 灌铅 铜质 轮廓 金属 衣物 体量 力量 毛发 铺地

猜你喜欢

以熊的形式装饰
鍍金牛紋帯飾板
简笔画
镜子的碎片
以熊的形式提供支持
密封
「关中侯印」龟钮金印
西汉长流银盒
镜子的片段。提升了动物和松鼠的设计
红釉瓷碗及金盖、托
镜子的碎片;凸起的新月和题字
以熊的形式提供支持
葬礼复制品(明奇)的钟声
贴花
西汉金医针
1.614708s